小扑网

标题: 青岛:博物馆之于城市的“光合作用” [打印本页]

作者: 青岛城事    时间: 昨天 09:45
标题: 青岛:博物馆之于城市的“光合作用”

月度关键词国际博物馆日·逛馆观展

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在快速变化社会中,作为文化身份的重要连接者、创新者和守护者,博物馆应与时代共振。青岛市博物馆先后经历了不同时期的起承转合,成为青岛重要的文化名片和人文地标。

“走,逛博物馆去!”作为正在崛起的“博物馆之城”,青岛是感受文博产业发展风向的绝佳处。一个博物馆就是一座大课堂。打卡博物馆,不是娱乐,而是学习,这正是博物馆文化的迷人之处。在公众与博物馆的“双向奔赴”中,博物馆营造了一个博大的文化语境,打通博物馆与更多人群的壁垒,让民众获得来自历史深处的文化幸福感,正是博物馆的开宗明义之举。

作为诸多博物馆的“领头羊”,青岛市博物馆是城市文化的基石和教育基地,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放包容的姿态,激发人们对知识的探索欲、对美的感知力,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何以记忆 何以青岛

伦纳德·蒙洛迪诺在《思维简史:从丛林到宇宙》中这样阐述:“使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在于,人类是唯一一种能够利用过去的知识和创新去创造的动物。”这句话,恰到好处地诠释了博物馆的魅力。

作为高度结合的多层次文化空间,青岛市博物馆如同城市的“记忆之窗”,让人们触摸到这个城市最深远的记忆,欣赏其往昔的神秘,感受其现在的活力,并展望其辉煌的未来。

“青岛市博物馆,对我来说,是个充满回忆的地方。小时候,我经常去的是位于市南区大学路南端的老馆,那里和青岛市图书馆是邻居,地址在鱼山路37号。这个地方原来是20世纪30年代的红卍字会旧址。那里的建筑风格五花八门,有罗马式的、阿拉伯式的,还有中国传统式的。记得当时院子里有四尊高大的石头佛像,我们放学后经常在那儿玩。现在位于崂山区的新馆里,佛像依旧是‘镇馆之宝’。市博物馆常年展出跨越四千年的‘青岛故事’,成为保存城市文化精髓和推广青岛文化的殿堂。经常举办来自国内外的展览,成为本地人耳熟能详的文化公共空间和外地游客来青岛的文化打卡地。”这是一位青岛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的“青岛市博物馆印象”。


(, 下载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