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今年即将迈入“千园之城”,“公园+”模式加快推进,功能不断重塑、活动贯穿全年,公园资源与市民生活深度交融——
场景多元体验升级,公园变身城市活力新场域
今年,青岛即将迈入“千园之城”。
在这座山海相拥的城市里,公园已不是单纯的“城市绿肺”。当市民开始在草坪上练瑜伽、在公园里淘手作、在樱花树下看沉浸式表演,一场关于公园的价值重构正在悄然发生……
如何让公园资源与市民生活深度交融?如何让公共空间成为城市活力的孵化场?其实,无论是作为新兴的“微度假”场所,还是作为或文化或体育或时尚的活力场域,公园的功能都正在发生重塑,其功能的多元化也让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为青岛的城市吸引力提供有力支撑。
需求升级,从“我来过”到“我体验”
去年春天,“公园20分钟效应”忽然走红,一年过去,这一概念的拥趸者规模愈发庞大。晴朗的日子里去绿地“躺坪”“躺营”,已成为年轻人更具性价比的“微度假”选择。“躺坪”“躺营”是指在草坪上躺下休息,或在露营过程中放松身心,它们都强调在自然环境中放松自我、亲近自然,是现代年轻人喜爱的休闲生活方式。
“眼下天气正合适,去没有天花板的地方看风景,让眼睛在绿意中‘洗个澡’,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这种休闲方式刚刚好。”市民马琳和小伙伴们“躺坪”“躺营”的足迹遍布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等多个区域,所到之处留下不少欢声笑语与美好回忆。
截至去年年底,青岛累计开放共享绿地442万平方米,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空间。从“物理空间”到“精神场域”,公园正逐渐成为一座城市对理想生活的生动回应,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在各种“公园+”活动的助力下,这股“绿色冲击波”愈发火爆,从4月份刚结束的青岛植物园大草坪咖啡节便可见一斑:在小红书平台上搜索“青岛植物园大草坪咖啡节”,相关笔记达50万+,许多“野生代言人”分享了自己的体验方式。
青岛植物园大草坪咖啡节备受年轻人青睐。刘栋 摄
“大草坪咖啡节之所以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一方面得益于现场的设计,它将自然景观、艺术表演、咖啡文化与商业消费巧妙地融为一体,打破了传统公园单一游憩功能的局限,模式更加多元有趣,为年轻人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强大的品牌力,此次大草坪咖啡节有百余家品牌入驻,其中外地品牌占到三分之二,还有10家品牌来自海外,吸引了众多追求新鲜和品质的年轻人。”谈及大草坪咖啡节广受年轻人追捧的缘由,主办方负责人朱奕表示。
从“我来过”到“我体验”,越来越多的新场景正逐渐转化为新的消费增长点。“现在年轻人都追求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我们以咖啡为媒介,打造全新的松弛感,也希望打造出更多消费新场景。”朱奕介绍,4天时间里,大草坪咖啡节营收超过200万元,充分展现了“公园+”经济的巨大潜力。
研究显示,2024年,“为情绪价值和兴趣买单”成为年轻人消费的首要理由,占比超过40.1%。业内人士认为,越来越多的“新五感”场景正在轻松“征服”年轻人。“新五感”场景即通过松弛感、氛围感、存在感、原生感、社交感来创造能够满足社交互动、情绪价值疏导、文化共鸣及多元生活体验的新空间。
大草坪咖啡节上的游客来自五湖四海,有来青出差的“上班族”,有平日常住外地恰好回家的青岛人,也有生活在青岛的外国人,很多人惊喜地在这里碰到了许久未见的朋友。“这是第二届大草坪咖啡节了,有了第一年的基础,这一届的知名度也更高。”近年来,朱奕策划过不少城市活动,在他看来,把活动打造成城市IP是领略和感知城市性格的有趣路径,也是分享和传播城市记忆的有效手段。通过这些活动,城市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现,能够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如今,“美好,向园而行”正成为青岛公园的代名词。早在2023年,青岛就举办了首届城市公园节,主题为“美好,向园而行”,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沉浸式互动活动,将城市公园与文化艺术、健康运动、文明公益有机结合,展现“推窗见景、开门见绿、出门见园”的城市更新场景,积极倡导“公园+”的城市新生活,让更多市民在身边就能共享“诗与远方”的城市“桃花源”。此后时间里,包括女子樱花跑、大草坪咖啡节、浮山健康跑、森林脱口秀、森林音乐会、啤酒精酿节等系列活动频频“出圈”,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