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扑网

标题: 喝咖啡、逛市集、戏剧体验......青岛名人故居场景升级,“解锁”文旅新体验 [打印本页]

作者: 青岛城事    时间: 昨天 10:33
标题: 喝咖啡、逛市集、戏剧体验......青岛名人故居场景升级,“解锁”文旅新体验

青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把名人故居打造成复合型文化体验空间,实现“静态展览”向“沉浸互动”转型,让市民游客与百年人文“撞个满怀”——

名人故居场景升级,“解锁”文旅新体验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日前,在福山支路5号的康有为故居纪念馆内,一场以沉浸式文化体验为特色的社教活动举行,来自青岛超银中学的同学们生动演绎了课本剧《戊戌风云少年志》。头发花白的老人、衣着新潮的年轻人、跟随父母暑假出游的孩子们……人们循着声音从四面八方而来,凝神站定于庭院,一同踏入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

散落于城市中的名人故居是青岛百年人文岁月的生动见证。如今,人们在青岛名人故居的游览早已不止于“参观”二字:捧一杯咖啡、逛一次市集、走进沉浸式戏剧……在文旅深度融合的当下,名人故居也不断“解锁”着新的“打开方式”,往昔沉睡的故事,重新变得鲜活。

打造沉浸式体验

为了创新名人故居活化利用新路径,探索博物馆文旅融合新模式,今年暑期到来之前,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所属青岛康有为故居纪念馆悉心打磨剧本,策划推出了《戊戌风云少年志》课本剧演出活动,并提供演出剧本、服装、道具、音响。自活动开放报名以来,10个场次的名额很快报满。


青岛超银中学的学生在康有为故居纪念馆表演课本剧《戊戌风云少年志》。


穿上戏服,化身维新志士,借由课本剧演出,同学们近距离触摸跨越时空的历史脉络,用真挚的情感、极富感染力的表演让书本中的人物和事件变得生动鲜活,也在表演中对先辈们的理想与奋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共鸣。“通过参与课本剧演出和对康有为故居的实地探访,我们与历史对话,感受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参与演出的青岛超银中学(镇江路校区)2023级一班学生付佳芮说。

这样的文化体验活动缘何赢得青睐?班主任吕雁的感受得到了现场很多家长的认同。“以往,同学们对名人的了解大多来自课本,其实是有距离感的,而青岛拥有得天独厚的名人故居资源,不妨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同学们走进来感受一下,不仅可以深入了解青岛的城市底蕴,更可以让他们在点点滴滴中受到触动,不断向前。”吕雁表示。

纪念馆的沉浸式体验不仅在课本剧里,也在展厅中。踏进展览现场,文物数字多宝阁的电子屏前总围着不少观众,只需指尖轻触屏幕,即可对文物深入了解。“现在,走进名人故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为了让大众以更喜爱的方式了解名人历史,我们加强了与国内名人故居纪念馆的文化联动,联合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共同举办的《写生入神——徐悲鸿与康有为书画作品特展》正在展出。”康有为故居纪念馆助理馆员邹文杰介绍,一系列创新活动的举办,不仅丰富了观众的沉浸式体验,也带动了整个小鱼山文化名人街区客流的增长,探索着博物馆文旅融合的新路径。

其实,和康有为故居纪念馆的新尝试一样,岛城的名人故居活化利用中,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已经成为一个重要方向。

老舍故居位于黄县路12号,已被辟建为骆驼祥子博物馆。2024年,首部街区沉浸式话剧《寻找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博物馆及黄县路街区精彩上演,曾掀起沉浸式文化体验的热潮。以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为契机,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特别策划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以“文脉寻踪——老舍与青岛的文学散步”为主题的数字产品上线,通过AR技术将老舍在青岛的文学足迹与现实地标叠加,实现穿越场景联动,让更多人感受老舍笔下青岛的独特韵味。今年暑期,骆驼祥子博物馆将面向中小学生推出30场公益研学活动,通过情景剧表演、手稿临摹、馆长领读等互动方式,让文学经典浸润童心。


(, 下载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