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不断拓展足球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形成“双超双甲”职业格局,累计培养精英球员755名;足球特色学校456所、社区球队超1200支,现有足球人口80万人——
每年超6000场球赛,“足球之城”让市民过“足”瘾
足球,在青岛从来不是简单的体育项目,它早已融入城市血脉,成为一张闪亮名片。从顶层设计的战略定力到青训体系的沃土深耕,从职业版图的“双超”驱动到“全民足球”的蓬勃脉动,青岛足球正以“强基固本、守正创新”的清晰路径,奋力书写着“足球之城”的新时代答卷。
足球人口80万人的庞大基座,“双超双甲”的职业格局,连同遍布城乡的球场与流淌在街巷间的足球热情,其“深度”与“广度”共同铸就了“足球之城”的独特体育品格。
设施筑基 织密举步可就“绿茵网”
在青岛,足球不止于比赛,它成为一种深入城市肌理的生活方式。从青春球场里的“国际对话”到社区足球场里的“草根对决”,青岛1651块星罗棋布、大大小小的足球场,正将整座城市变成一座没有边界的足球乐园。
青春足球场位于城阳区,建筑形态以“跃动海浪”为概念,外立面通过上下穿梭、飘逸流动的转折曲线展现海风轻抚过后的层层海浪形态,呼应着青岛的海岸风光。这座山东省首个可容纳5万名观众的专业足球场,自2023年4月竣工起就已成为青岛的足球新地标。2024年世预赛的关键战役,37133名球迷的赤诚呐喊,见证了国足在逆境中奋起的荣光。
俯瞰青春足球场。
“青岛是中国足球的福地!”那一晚,球迷的欢呼声在终场哨响后久久回荡。“感谢青岛,这里的赛事保障和场馆设施、比赛氛围都帮助我们赢下比赛。”赛后,时任国足主教练伊万科维奇这样评价这片绿茵场。
而在西海岸新区,另一座“足球地标”正焕发新生。西海岸大学城体育场——中超新军青岛西海岸队的主场,以“距离大海最近的足球场”称号而闻名。在经过近一个月的更换草皮、铺设全新排水系统后,以全新面貌出现在全国球迷的面前。
不难发现,青岛的专业足球殿堂正形成战略布局:东部青春足球场坐镇,中部国信、天泰体育场承载历史,西部大学城体育场活力四射。而西海岸新区灵山湾畔,更具雄心的画卷已然铺展——永保国际文体公园足球场项目规划占地290亩,包含一座可容纳4万人的专业足球场及多处11人制、5人制足球训练场地。该场地建成后,将与西海岸新区奥体中心、西海岸大学城体育场、中德生态园训练场等形成联动和互补,有效解决西海岸新区3支职业球队比赛训练的场地问题。届时,青岛将拥有两座可满足国际足联A级赛事标准的专业足球场。
“自2015年以来,青岛连续10年把以足球为主的笼式多功能场地建设纳入市办实事,加大足球场地建设力度。”市体育局二级巡视员矫曙光介绍,目前,全市共有各类足球场地1651块。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1.58片,其中城阳区达到每万人2.6片,走在全国前列。不过,就区市、城乡场地建设和拥有量而言,发展仍不平衡。
结合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和市民对足球运动场地的实际需求,市体育局将与区市联合发力,重点从优化存量和扩大总量两个方面持续加大全市足球场地供给。在现有各类足球场地基础上,问需于民,做好维护,进行改造和提升,延长开放时间,加大开放力度,不断优化存量。此外,还将挖掘潜力,问计于民,在城市“金边银角”上下功夫,在场地空间布局上“做文章”,将足球场地建设主动融入公园城市建设,融入城市更新、山头公园整治,纳入“十五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新规划,确保全市足球场地总量稳步增长。
职业引领“双超”驱动,打造新标杆
“老字号”青岛海牛足球俱乐部和“青年军”青岛西海岸足球俱乐部并肩闪耀于中超联赛这一中国足球的最高舞台,辅以中甲青岛红狮、西海岸女足的蓬勃力量,“双超双甲”的格局让青岛这座老牌“足球之城”拥有了无可比拟的“深度”与“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