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日前,《青岛市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工作方案》发布。按照方案,青岛将按照“试点-推广-深化”分阶段实施路径,2025年年底前,每个涉农区(市)优先从“基层赋能养老服务”试点镇(街道)中选取不少于2个村(社区),开展互助养老试点工作;2026年,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广互助养老服务;2027年,巩固互助养老服务成果,推进互助养老服务制度化。 据青岛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负责人刘佳介绍,青岛将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协同、自愿参与、互助共享”原则,发挥农村血缘、地缘、亲缘关系和邻里守望传统等优势,以弘扬互助互爱传统美德为核心,以村(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为平台,整合社会多方资源,在全市农村推广互助养老服务模式,构建“城市助农村、低龄助高龄、健康助失能、服务换积分”的可持续养老服务机制,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多养老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根据方案,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对象为全体农村老年人,重点为农村兜底保障对象、高龄、空巢、独居、留守、失能、失智、残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及其他需要帮助的老年人。 服务清单基础内容包括生活照料、健康医疗、精神慰藉、安全保障、社会融入等互助服务。其中,生活照料包括日常购物协助、互助做饭送餐、家居清洁互助、出行陪伴等内容;健康医疗包括健康监测互助、发现老人突发疾病或身体不适时及时帮助呼叫救援、康复护理协助、开展防跌倒以及急救知识培训等;精神慰藉包括组织书法绘画等各类兴趣活动、定期开展聊天聚会、做好老人情绪疏导等;安全保障包括检查水电燃气安全、协助做好“防非反诈”宣传、分享社区安全信息等;社会融入则包括手工制作、烹饪技巧以及帮助老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等,并支持有能力、有意愿的老人参与调解纠纷、基层治理等,实现自我价值。 方案提出,搭建互助养老服务平台,根据老年人需求及村(社区)实际,整合利用农村现有养老服务设施、闲置农房校舍等打造互助养老服务点,为休闲娱乐、精神慰藉、人文关怀、志愿服务等基本养老服务提供场所。同时,鼓励党员、干部、社工、低龄健康老年人、社会爱心人士与农村高龄、失能、独居老年人结对帮扶,结合“银龄行动”,培育互助养老服务队伍,提供互助养老服务。 为保证互助服务可持续,青岛将建立互助积分激励机制,以“服务”兑“积分”,以“积分”换“服务”,推广“积分超市”“银龄饭桌”等互助养老模式,健全志愿服务储蓄、回馈、激励与评价机制,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互助养老服务积分管理,实现需求发布、接单服务、积分记录等功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欢迎光临 小扑网 (http://www.qingdaomop.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