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青岛绘出“路线图”
《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期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围绕“强辐射、强功能、强引领”,提出43项指标体系,促进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城市国际化跃升
国际航运中心是具有高能级海空综合枢纽、发达的航运物流网络、完善的航运服务功能体系,具备国际影响力和资源配置力的港口城市。根据2025年度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青岛在2020年以来连续五年排名第15位的基础上实现进位,提升至第13位,首次超越东京、釜山。
着眼未来十年发展,《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期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简称《规划》)印发实施。《规划》提出,到2028年,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和框架初步形成,围绕“强辐射、强功能、强引领”实现全面跃升,建成全球一流的国际门户枢纽、东北亚领先的综合服务中心、创新引领的区域发展引擎。到2035年,基本建成服务黄河流域、协同东中西部、面向亚太、联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具有国际资源配置能力和竞争力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
9月11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路玉军介绍,围绕发展目标,《规划》提出涉及港口货物吞吐量、船舶燃供、能源交易、航运保险、海事仲裁、绿色燃料加注及新华·波罗的海指数分解指标等43项内容的指标体系,提出“强化双枢纽引领、提升大通道支撑、构建四大高地、布局五大片区”的发展策略,着力打造“四大优势服务品牌”,培育“四大特色服务平台”,促进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推动青岛城市国际化跃升。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支撑青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北方对外开放门户,引领山东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支撑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以品牌和平台为特色亮点
《规划》提出“强化双枢纽引领、提升大通道支撑、构建四大高地、布局五大片区”的发展策略。
强化双枢纽引领。完善港口功能布局,加密海向航线网络,优化设施供给体系,强化水上安全保障,建设辐射全球、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枢纽。加快现代化机场建设,织密特色航线网络,打造上合自由贸易空港,建设面向日韩、联通上合的国际航空枢纽。
提升大通道支撑。构建辐射黄河流域、联通日韩和上合组织国家、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主轴,提升国际多式联运服务效率,发展高效、便捷的专业物流服务与供应链综合服务。
构建四大高地。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服务高地,促进国际船舶到港服务、航运金融保险服务、海事海商法律服务发展。打造国际贸易开放合作高地,推进口岸综合服务、大宗商品贸易结算服务、出海企业境外综合服务发展。打造创新型临港产业高地,优化提升优势临港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临港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打造面向未来的港航科创高地,实现智慧港口、智慧航运、智慧物流、绿色低碳等领域全面引领。
布局五大片区。根据不同区域基础优势和发展特色,推动青岛港航物流相关要素向重点片区集聚发展,形成“五片区集聚”的空间格局。重点建设前湾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上合多式联运和临空经济示范区、董家口港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国际邮轮经济协同发展区、航运服务总部经济区,形成特色突出、协同发展的五大集聚片区。
面向特色细分领域,《规划》提出,打造“四大优势服务品牌”,培育“四大特色服务平台”。
四大优势服务品牌分别是:东北亚海运快线组织中心,整合优势航线组群,依托多式联运和水水中转、国际中转,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青岛直达快线;国际多式联运组织中心,打造全国唯一的海陆空铁国际多式联运组织中心,提供跨境多式联运服务、全程物流服务、供应链金融保险服务、全程信息可视化服务等;东北亚国际船舶服务中心,发挥青岛港区位优势,为到港船舶提供船舶供应、船舶修造、船员管理、船员培训、船员到港综合服务;东北亚大宗商品贸易中心,推动建设北方大宗商品储运基地,为区域提供大宗商品储备、交易、分拨、配送及相关物流供应链、融资结算、指数信息等服务。
四大特色服务平台分别是:出海企业境外综合服务平台,将青岛打造成为企业出海境外服务“桥头堡”,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境外信息咨询、投融资方案、全程保险等服务支撑;海洋装备交易和租赁平台,依托船舶交易平台,以海工设备租赁、工程船舶租赁、拖轮交易、港航类设备物资处置为特色,提供海洋装备交易、租赁、信息、融资结算等综合服务;供应链金融创新平台,强化金融对新型制造业供应链的支持保障能力,提供电子仓单融资、供应链金融等特色业务,打造全国性电子仓单综合服务中心;国际化涉海案件多元解纷平台,推动海事海商法律服务机构协同合作,促进海事司法与仲裁有机衔接、协同转化,构建完善“调解+仲裁+诉讼”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建设辐射全球、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枢纽
《规划》提出了“建设辐射全球、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枢纽”的战略定位。港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支撑。
9月2日,省、市重点项目——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港投万邦矿石码头工程(30万吨级泊位及引桥区、陆域堆场区)通过竣工验收现场核查,向正式投产迈出关键一步。工程新建30万吨级铁矿石泊位(水工结构按靠泊40万吨散货船设计)1个,设计年通过能力1600万吨。投产后,董家口港区将拥有2个可同时靠泊40万吨级散货船的深水泊位,直接服务全球最大的矿砂船,成为北方最大的铁矿石接卸基地之一,提升青岛港在全球大宗干散货运输网络中的核心竞争力和枢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