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扑网

标题: 青岛召开全市城市工作会议 推进内涵式“城”长 [打印本页]

作者: 青岛城事    时间: 前天 09:05
标题: 青岛召开全市城市工作会议 推进内涵式“城”长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幸福空间,实现区域组团式跃升

发力“提质增效”,青岛推进内涵式“城”长

在我国,约有9.4亿人生活在城镇,城镇化率已突破67%,19个城市群承载全国75%的人口,贡献了85%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过去几十年,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如今我国城市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新的形势:“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面对历史方位之变,我们如何应变求变?

今年7月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未来城市工作擘画指引: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9月18日,山东召开全省城市工作会议,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城市工作的总体思路。

城市的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10月14日,青岛召开全市城市工作会议。此次会议的召开,既全面落实中央和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又对高水平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进行了全面部署,为未来城市发展擘画美好蓝图。


优化空间结构,城市发展更有内涵

马克思曾这样解读城市:“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这一论断揭示了城市作为社会关系高度集聚载体的本质属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城市发展的内涵式理念,就是在向城市内在具有的“集约”“人本”属性的理性回归和强化。

今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内涵式发展作为城市工作的主线,成为城市发展理念的重要转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推进集约型、内涵式发展,正是破解城市发展瓶颈、增强城市发展动能的关键选择。

对各大城市来讲,这无疑是一场“二次创业”:是城市存量空间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再配置过程,是经济的再出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提到,内涵式发展强调构建紧凑型城市空间结构,通过划定开发边界,组团式、网络化、立体化布局,推动产业融合与集群升级,以及“产—城—人—文—景”有机协同,实现空间功能重组和资源集约利用,本质上这是对城市承载力的深度优化。


青岛浮山森林公园是人们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梁超 摄


2024年批复通过的《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首次实现多领域规划和全域全要素“一张图”全覆盖,更好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以及各类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青岛的“一核两轴三城”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将深化实施中心城区东岸、西岸、北岸一体联动,积极推动胶州城区、即墨城区、原胶南城区融入中心城区,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助力环胶州湾各城镇组团内涵化、集约化、协同化发展,打造功能卓越、内生活力的环湾都市区。

要让规划图上的空间真正“活”起来,青岛把内涵式发展放在了突出位置——近年来,青岛通过盘活低效片区,让低效资源持续焕发活力,并围绕青岛市重点产业发展导向,在低效片区内聚力打造专业化产业园区,实现王台老工业区、株洲路两侧区域、崂山区张村河两岸区域等多个重点低效片区的“腾笼换鸟”。

青岛老城区的“盘活”也许更有代表性。从历史建筑修缮,到新业态招引,300多个涵盖餐饮、民宿、文创等领域的商家聚集,让这里已然成为更具张力和活力的“新场域”,真正实现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特色城市风貌的塑造。


焕新后的历史城区成为“城市漫游”的热门地。刘栋 摄


未来我们将如何推进内涵式发展?在14日召开的全市城市工作会议上,青岛各部门“划出重点”:

市发展改革委将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做强做精城市核心功能,推动城市“强身健体”;加快落实“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十大现代服务业、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任务,提升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和城镇化质效,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谋定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区域竞争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和重大生产力布局,高水平编制国土空间近期建设规划、青岛都市圈空间规划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核心承载区战略规划,推动东岸城区“再中心”,重点培育青岛北站、白沙河等新中心,加快青潍日同城化,谋划跨海铁路,推动董家口等港产城融合,加强沿黄物流通道建设,为现代化城市体系建设提供重要的空间支撑。


坚持以人为本,城市发展更有温度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

说到底,城市的核心是人。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就要从“城市如何更好服务人”破题,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更可持续。

近年来,青岛多次跻身“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和“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在全国690多座城市中特色鲜明、独具魅力。这份独特气质的背后,正是对“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多维度的综合考量。


(, 下载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