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已建成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35处,村(社区)养老服务站1300余处,累计为8万余名老年人签约家庭养老床位,全力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青岛织密服务网,家门口“养老”变“享老”
“从家出门走8分钟到养老服务中心,既能做康复理疗,又能和老姊妹们聊天;不想做饭了,楼下助老食堂的智慧点餐能选七八种菜品,花10块钱不到就能吃好;有打扫卫生、理发需求,一键呼叫就能联系上门——现在咱老年人的日子真是过得越来越舒心。”家住市北区浮山新区街道的80岁老人张新平,细数着“15分钟养老服务圈”带来的便利,脸上满是笑意。
截至2024年底,青岛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253.2万人,老龄化率已达24.3%。这其中,90%以上的老年人选择居家社区养老。如何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精准解决其养老服务需求,成为织密养老服务网的必答题。
从居家社区养老的精准照料到助餐服务的智慧升级,从人才队伍的专业培育到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青岛正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暖心的养老服务。
青岛养老服务体系“根深叶茂”
全市现有养老、医养企业和机构超1.1万家,形成了健全的医康养服务网络。
青岛第一批共6家五星级养老机构与三级以上医院分别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医院病床”与“养老床位”的无缝转换。6月份以来,已通过该模式为1800余名老年人提供医养康养服务。
青岛通过“综合性+嵌入式+便捷式”三级布局,统筹建设1400余家助老食堂,累计服务老年人4000多万人次,逐步构建起覆盖城乡的15分钟助餐服务圈。
青岛市、区(市)两级民政部门和养老服务机构持续开展养老护理技能培训,已完成对全市7000多名养老护理员的全覆盖能力培训。
居家社区养老:
家门口享受专业养老服务
“嘀嘀……”城阳区流亭街道东蓝家庄社区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内,智慧养老平台突然发出预警提示。工作人员立即查看,发现独居老人王秀兰家中的生命体征监测仪显示心率异常,随即启动“家庭—社区—街道—区”四级响应机制。
5分钟后,社区护理员抵达老人家中,同时联系社区医院医生同步赶来,及时化解了一场健康风险。
这一幕,正是青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精准化的生动写照。近年来,青岛以健全养老服务三级网络建设为抓手,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全方位照料。在市级层面,青岛开发建设“全市一家养老院”智慧平台,统筹医疗、康复、养老、护理等领域数据资源,打造医康养护数据底座,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场景的深度融合;在区(市)层面,建设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实时监控辖区养老服务动态,实现服务需求“一键响应”;在镇(街道)和村居层面,累计建成135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300余处养老服务站,形成“15分钟步行可达”的服务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