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扑网

标题: “场景”撬动,青岛国资国企释放发展新动能 [打印本页]

作者: 青岛城事    时间: 昨天 08:56
标题: “场景”撬动,青岛国资国企释放发展新动能

“场景”撬动,青岛国资国企释放发展新动能

新场景催生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生态圈构建,打造招商引资新范式


置身新发展阶段,推动技术变革、产业演进、制度优化……“场景”均是破局的关键。

正如青岛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孝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场景既是需求、问题、杠杆和机会,也是资源、配套、投资与合作。”

在青岛,国资国企聚焦场景开放,持续探索新路径、创新工作方法,致力于把“场景”打造成撬动发展的战略支点。2024年上半年,青岛国资国企开放首批24个场景;今年年初,再发布65个场景,数量、质量均持续提升。这89个场景,立足于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等前沿需求,覆盖了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及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

它们来源于青岛市国资委“自上而下”的统一部署,更有诸多国企结合自身实际“自下而上”的主动谋划。

“上下同欲”,“场景”的支点效应正撬动青岛国资国企在发展的进程中不断释放出澎湃的新动能。


场景驱动,激活科技创新“新引擎”


“场景”是技术转化的“加速器”。

开放场景为企业提供了“在真实战场上演练和升级武器”的机会,而不是“在靶场里闭门造车”。实验室里的技术往往基于对市场需求的假设,而开放自身运营中的真实场景就像一面镜子,将企业内部的具体问题、瓶颈和需求直接暴露出来。这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最精准、最迫切的“靶向目标”。通过场景开放,青岛国企进一步找到技术突破的发力点,以新技术创造性应用为导向,推动实验室成果走向市场,实现从“书架”到“货架”的跨越。

在场景开放的进程中,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这一国企发挥核心作用、引领科技攻关的“主战场”上,青岛国企不断取得突破。

澳柯玛控股集团于2024年启动量子计算机核心设备稀释制冷机的技术攻关,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所签署战略协议,开放研发场景,共享资源,联合建立青岛首个集研发、试制、生产于一体的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成功突破多项极低温制冷关键技术,实现了该领域从无到有的跨越。

水务集团开展万吨级国产化反渗透膜应用示范工程,联合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中车旗下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推动反渗透膜、高压泵等关键装备从“能用”向“好用”迈进,通过场景验证提升国产材料性能,助力海水淡化产业链自主可控。



航拍水务集团旗下青岛百发海水淡化有限公司厂区。


在场景开放的进程中,企业的技术边界被一举打破,国内外顶尖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的共同参与,让“世界成为我的研发部”,崭新的创新生态生生不息,持续进化。

国信集团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机所获批国家级人工智能项目,探索舱养关键技术与人工智能产业化结合,突破鱼类高通量、高精度智能计数技术;携手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及科技企业,共同研发抗肿瘤海洋I类新药BG136、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甘糖脂片。

海发集团与中国石油大学合作的《基于大小模型融合的数据要素可信流通方法及应用》项目,成功入选青岛市“揭榜挂帅”计划,通过场景牵引,实现了从技术需求到理论创新再到应用落地的闭环,推动了数据要素在产业投资、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可信流通与价值释放。




海发集团开放国合中心,吸引相关企业落户。


在场景开放的进程中,聚焦“10+1”创新型产业体系,青岛国企在技术的前沿精准落子、重点突破。

信息技术领域,城运控股集团与华为战略合作,设立“青岛城运·华为公司智慧交通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开展以客流驱动的国内首个公共交通行业大模型研究及验证。

华通集团瞄准人工智能领域,按照“1+N”模式建设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共训练场,首期配置多类机器人,面向工业通用、家居康养等八大场景开展训练规划,通过真实场景模拟与高质量数据驱动,推动机器人向“能适”“能智”演进,赋能海洋、康养、制造等优势产业。




华通集团按照“1+N”模式建设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共训练场。


低空经济领域,地铁集团搭建省内首个市地级低空智能管控平台,融合地铁垂域大模型,实现数字化空域管理等功能,并完成相关数据接入。结合轨道交通业务,梳理56项低空应用场景,启动无人机巡查,覆盖134公里线路,完成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物资运输测试,推动低空物流、海洋海岛、低空文旅等场景落地。

通过开放场景,国企不仅仅解决了具体问题,更将自己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创新生态系统中,通过“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最终实现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场景引领,构筑产业链发展“生态圈”


场景开放是国企引领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关键抓手。其旨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通过“双向赋能”模式,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和核心需求。而国企开放的场景,如同发出了清晰的“需求信号弹”,明确指出了在特定环节存在的痛点与机遇,为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创新和发展方向。

青岛依托港口与产业集群基础,供应链行业多元化发展,但也面临数字化转型滞后等问题。通过开放内部需求,国企有效串联起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供应链,提升协同效率。

在青岛啤酒智慧产业园,以青啤三厂为“龙头”,已集聚11家配套企业,本地配套率达80%。针对生鲜产品供应链痛点,实施“一盘货”项目,实现全程在线化、数字化跟踪,构建“陆运+高铁/航空+陆运”多式发运网络,实现全国24小时送达。此举直接牵引了物流、信息技术等配套企业的技术升级与服务优化,体现了国企在整合产业链中的枢纽作用。

传统产业链中,企业间信息流通低、合作成本高。场景开放搭建了一个基于真实业务的“协作平台”,使链主企业与配套企业、技术服务商为了共同的场景问题而深度对接。

城运控股集团开放车辆配件需求场景,引入瑞立集团所属新瑞立汽配有限公司,结合双方优势,推动青岛市汽车配件供应链深度整合与优化。合资公司2025年营业收入预计超1200万元,部分配件采购成本预计降低5%至15%。

为推动奇瑞汽车新增产能落户青岛,城投集团参与了国内最大汽车行业混改项目——奇瑞集团增资扩股,并以此为契机打造城鑫零部件科技产业园,引进20家零部件企业,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50亿元,税收6亿元,提供超7000个岗位,主机厂本地配套率将提升至42%,有力推动青岛汽车产业建圈强链。

这不仅是采购,更是将本地国企的运营数据、属地资源与招引企业的全国网络、市场经验深度融合,实现了从“简单买卖”到“战略协同”的跃升,优化了汽车配件供应链的效率和成本。

国企更将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与技术工具作为可复制的范式,分享给产业链同行,从根本上打通了昔日的“数据孤岛”。数据集团自主研发通城大模型,构建“1+5+2+N”产品体系,其经济运行分析预测场景对核心经济指标进行精准预测(GDP分析误差在0.01%至0.3%之间);类案同判场景节省仲裁员庭前准备70%时间;政策问答场景准确率超90%,3秒内生成指令,提升办事效率。

同样,海检集团通过搭建检测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自身业务与服务的数字化转型。该平台创新采用“检测服务电商化+全流程可信化+资源协同化”模式,为产业链提供“一站式”、多元化、安全可靠的质量技术解决方案。目前平台已汇聚160余家服务机构和超过6000项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了行业协同效率。

国实集团初步建成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训练平台与青岛市海洋智能计算创新成果概念验证平台,开放服务能力,支持多行业AI模型开发与海洋科技成果验证。目前已研发验证7个海洋AI产品,孵化3家企业,促成技术交易额过亿元。

“新模式”“新业态”的涌现是产业演进的趋势。开放场景搭建了一个协同创新的“舞台”,各方共创让“新物种”的出现成为可能。国信集团盘活改造青岛第二粮库,打造“国信i动全民健身中心”,在依托自身运动资源优势基础上与雷神竞界(烟台)商业管理公司展开合作,引入电竞、台球等新兴体育消费业态,成为以体育运动与培训为主题,集休闲、娱乐、餐饮配套于一体的时尚体育公园标杆产品。

能源集团在原开源热力站区联合上海锦和商业经营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心动里”潮流文体社交公园,在保留工业遗存风貌的基础上实现功能再生与价值提升,打造涵盖高端羽毛球场、匹克球馆、攀岩、电竞、主题市集等多元场景的都市青年聚集地。计划近期开园,预计年拉动消费超5亿元。

开放场景为产业链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标,培育了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让产业链进化为一个信息互通、资源共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创新共同体”,从而实现整体能级的跃升。


场景招商,打造引资引智“强磁场”


场景之所以能成为促进招商引资的“强磁场”和“新名片”,是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招商的逻辑。

传统招商往往侧重于土地、税收等政策优惠,而企业最关心的“市场在哪里”却是未知数。

而开放场景相当于直接提供了一个“首购订单”或“首发市场”。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清晰、可预期的市场入口和收入来源,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企业前期的市场开拓风险和不确定性。

这不再是“画饼”,而是“先开席”。

场景开放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高价值场景能吸引顶尖技术团队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形成“场景引凤”效应。青岛市国资委通过青岛产权交易所公开发布场景需求,广泛征集解决方案,面向全社会“张榜”纳贤。并对攻关难度大的场景,引入科创服务机构协同攻关,形成良好示范。

国企能够整合政府、金融、市场等多种资源,其掌握的庞大内部需求、应用场景和公共事业资源,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了宝贵的应用市场和信用背书。

华通集团开放旗下青岛造船厂优质场景资源,以股权合作方式引入招商局集团旗下招商工业,吸引其投资10.3亿元共同建设青岛造船厂。此举吸引来的不仅是招商局的资金,更是其背后的先进船舶设计、智能制造体系和全球订单网络。

通过开放核心场景资源,并以股权合作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这种方式实现了从外部交易到内部融合的根本转变。城运控股集团所属参股企业青岛云衢动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与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聚焦新能源产业关键环节,利用闲置场站资源,打造“回收—检测—梯次利用—再生利用”四位一体的产业化平台,实现优势互补,推动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合资公司拟分三期投资10亿元建设35万吨退役电池回收基地,体现了国企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前瞻性。

城投集团选取沈海高速莱西服务区等7对高速服务区14座加油站,招引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将原本单一的出租模式转变为“保底租金收益+合资公司利润分成”的经营模式,切实实现了“做优增量、盘活存量”的高质量发展要求。该合作模式,既保障了城投集团的控股股东地位,又可凭借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完善的供应链与资源整合优势、广泛的市场份额和覆盖能力,实现国有资产的高质量盘活与增值。

企业落户一地,最关心的是市场机会和产业配套。国企开放其庞大的园区载体和真实的内部需求场景,相当于向市场发出了明确的信号:这里有现成的市场、完善的配套、潜在的合作伙伴。这能迅速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了“靠近市场、降低协作成本、捕捉商业机会”而主动集聚,形成“龙头引链、链上企业聚链”的良性循环。

城投集团开放百级超净无尘车间等高端制造场景资源,打造集成电路先进装备园,引入思锐智能实现原子层沉积镀膜等高端装备国产化生产,形成“城投+产投”的产投融合格局。这种“载体+场景”的双重开放,形成了强大的磁场,有序吸引了相关配套企业聚集。城投集团还持续围绕产业链做好要素保障,为合作伙伴提供“标准地+主题园区+要素配套”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为有效盘活资产,海发集团开放国合中心、海创中心、科创中心40余万平方米物理空间,吸引京东方集团旗下东方聚智落户,共同成立合资公司,聚焦人工智能赛道,形成“技术研发+场景验证+产业转化+资本赋能”的闭环生态。这不仅是引入了一个企业,更是引入了一个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产业”生态平台。


(, 下载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