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邮轮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围绕“文旅商产”四位一体,明确近期五大重点任务——
青岛邮轮产业:划定“上中下游”航线图
青岛发展邮轮经济“时间表”
到2028年,年接待邮轮突破50艘次,出入境游客超20万人次,培育1至2家本地邮轮运营企业,命名1艘青岛主题元素邮轮,培育引进一批维修、配套、船供、培训、旅行社等邮轮产业链优质企业。
到2035年,年接待邮轮突破200艘次,出入境游客超100万人次,吸引国际知名邮轮公司总部(区域总部)落户,培育本地邮轮公司发展做强,实现全年高品质邮轮常态化运营,吸引全球消费资源汇聚,创建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
从“港口流量”到“城市消费增量”,邮轮经济正在成为枢纽城市争相布局的新增长点。青岛正在加力抢抓这条黄金赛道的发展机遇,打通从船上到岸上的消费链条和产业链条。
锚定建设国际一流邮轮目的地的目标,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岛市交通运输局、青岛市海洋发展局、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近日联合印发《青岛市邮轮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简称《规划》),提出构建“文旅商产”四位一体的现代化邮轮经济体系,打造引领环渤海、辐射东北亚的邮轮产业发展中心和“一带一路”邮轮合作核心节点。
《规划》立足青岛区位、资源与产业优势,围绕“融合发展、市场主导、绿色低碳、开放协同”四大原则,提出分阶段发展目标:
到2028年,年接待邮轮突破50艘次,出入境游客超20万人次,培育1至2家本地邮轮运营企业,命名1艘青岛主题元素邮轮,培育引进一批维修、配套、船供、培训、旅行社等邮轮产业链优质企业;
到2035年,年接待邮轮突破200艘次,出入境游客超100万人次,吸引国际知名邮轮公司总部(区域总部)落户,培育本地邮轮公司发展做强,实现全年高品质邮轮常态化运营,吸引全球消费资源汇聚,创建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
《规划》明确了近期(2025—2028年)五大重点任务,通过实施港口设施与服务提升工程、航线拓展与产品升级工程、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工程、产业链建设与生态培育工程、港产城融合创新工程,构建以邮轮经济为纽带、港航服务为支撑、文旅融合为特色的现代邮轮产业体系。
抢抓邮轮产业风口
发展邮轮经济,青岛具备优越的天然条件。
从地理区位上看,青岛与日本、韩国等国家近海相望,至日韩航程便捷。
作为我国第四个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地处胶州湾东岸、青岛市核心位置,拥有1000米岸线、3个邮轮泊位和6万平方米客运中心,具备停靠20万总吨以上超大型邮轮的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程度较高,是理想的邮轮出发港。

3月1日,约500名来自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家的游客,乘坐“欧罗巴2”号邮轮经青岛邮轮口岸免签入境,在青岛感受非遗文化魅力。王雷 摄
不仅如此,青岛还兼具作为邮轮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这座山海之城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美丽的海岸线、迷人的自然风光、中西交融的城市风貌以及“青岛啤酒”等世界知名品牌。仅青岛国际邮轮港区约14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内,就包含青岛港老港区、历史城区、台东片区“三大区域”,既坐拥百年港航底蕴,又联动成熟城区消费生态,有助于提升游客岸上游体验,为邮轮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