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进程面临深刻变革的时代,科技创新正成为重塑世界格局的核心力量。2025年秋,青岛以一场国际创新盛会——第四届中日韩创新创业大赛暨中日韩创新合作周,展示了东亚地区深化创新合作的新范式。这场盛会不仅标志着中日韩创新合作进入新阶段,更凸显了青岛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战略地位正在发生重要转变。
创新共同体的系统化构建 本届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中日韩三国众多创新团队参与,最终18个顶尖团队在决赛中展开角逐,项目覆盖新材料、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这些项目充分展现了三国的创新特色:日本在精细制造与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积淀,韩国在数字科技与应用材料方面的突破创新,中国在人工智能与商业模式上的积极探索。这种创新要素的互补性,构成了区域创新共同体最坚实的基础。 大赛的价值已超越单纯的竞赛层面。从初赛的项目筛选到决赛的路演展示,再到后续的产业对接与政策支持,一个覆盖创新全周期的服务生态已经形成。爱比迪环亚实业有限公司、韩国STENCO株式会社、日本高桥恭团队等获奖项目的背后,是三国创新要素在市场机制下的自然流动与优化配置。这种系统化布局使创新合作从零散的“点对点”对接,升级为网络化的“系统性”协同。 平台化运作的战略升级 中日韩创新合作中心青岛基地的正式启动,是本次合作周最重要的成果之一,青岛基地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中日韩+X”的运作模式,标志着三国合作进入平台化运作的新阶段。 在服务支撑层面,基地构建了四大核心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致力于破解跨国技术转移中的专利壁垒,构建可信的跨境知识产权运营生态;高端人力交流中心推动创新人才在三国间的“柔性流动”;法律服务中心为复杂的跨国合作提供稳定的制度预期;传媒宣传中心则通过统一叙事,塑造区域创新的整体品牌形象。这些基础设施直击跨国创新合作的制度性痛点,为创新要素的跨境流动扫清了障碍。 在产业落地层面,基地精准锁定了四大战略领域。医养健康领域,日本在介护服务体系的成熟经验、韩国在银发产业的激进布局与中国2.8亿老年人口的巨大市场形成完美互补;海洋科技领域,青岛依托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通过共建中日韩海洋人才港,海洋成果转化中心,实现“科研-人才-产业”的闭环发展;现代农业领域,创新性地构建了“莱西样本”,推动智慧农业深度合作;低空经济领域,则通过航空产业联盟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 创新合作的范式突破 “中日韩+X”模式的实质性推进,是本次合作周最引人瞩目的突破。中日韩创新合作中心青岛基地、中日韩(青岛)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主任王可锋介绍,青岛基地正在构建一个超越地理界限的创新网络:在中国城市建立节点,在日韩城市建立枢纽,共同在第三方市场建立合作平台。这一模式的实践已取得显著进展,在沙特利雅得打造的“青岛中东之窗”,为三国科技产品提供常年展销和技术交易平台;在西班牙筹备的中欧创新合作中心,推动海洋、氢能技术的双向流动;德国氢能源电池项目落户山东,服务于绿色海洋运输。在挪威资金的支持下,中国的海洋技术出口第三方国家。 这种范式革新的深层意义在于,它打破了传统区域合作的零和博弈。通过构建开放创新的制度环境,打通创新要素的流动壁垒,在竞争与合作中寻求最大公约数,最终实现创新能力的共同提升。统计数据显示,三国总人口超过15.87亿,经济总量达24.21万亿美元,占全球四分之一,这种深度融合将释放出令人惊叹的市场潜力。 在农业科技领域,合作实现了重要突破。基于山东对日农产品出口占全国42.5%的坚实基础,中日韩农业合作的签约,青岛基地联合浪潮集团供应链公司、莱发集团、青岛农业大学等机构,标志着农业科技合作和平台化进入机制化新阶段,在莱西筹划建设的农业板块将实现无人机倒运、智慧仓储等系列智慧化科技应用。 更值得关注的是,创新合作开始向标准化延伸。中日韩行业标准化合作的启动,意味着合作正从具体项目迈向规则制定。在低空经济、银发经济等新兴领域共同制定标准,实则是争夺未来产业发展的话语权。这种从技术到标准、从产品到规则的升级,标志着创新合作进入更深层次。 创新生态的持续优化 青岛作为中日韩创新合作的战略支点,在三国合作的利好驱动下,以其丰沃的产业土壤,持续吸引着日韩资本与技术落地生根。截至2025年5月,韩国累计在青投资项目14144个,实际使用外资210.6亿美元;日本累计在青投资项目2328个,实际使用外资69.4亿美元。这些投资不仅带来了资金,更带来了技术、市场与成熟的产业生态,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坚实基础。 日韩企业在青岛的蓬勃发展,已形成了以青岛丽东化工、欧力士、海信日立等为代表的领军企业集群。这些企业不仅在本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更为后续创业者提供了极高的起点与广阔的平台,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循环。 本次活动的深远影响还体现在对未来的系统性布局上。中日韩青少年科技交流项目的推出,包括科技小记者、青少年航模比赛和未来青年科学家项目,展现了培育创新共同体的长期视野。这些项目不仅培养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更在塑造三国青少年的共同体认同,为区域创新合作积蓄持久动能。 与此同时,创新共同体的制度建设也在同步推进。中日韩创新合作智库的建立,汇聚三国顶尖智慧为企业提供系统性智力支持;标准化工作的持续推进,为未来产业合作奠定规则基础;四大服务中心的不断完善,为创新要素流动提供制度保障。这些举措共同构建起创新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 创新共同体的时代价值 青岛的创新合作实践,正在重新定义沿海城市在新时代的开放内涵。从传统的货物贸易、资本引进,到如今的创新要素集聚、制度规则创新,青岛探索出了一条以创新共同体建设驱动城市发展的新路径。这种探索的意义超越了城市本身,为全球范围内的区域创新合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在这个创新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青岛不仅巩固了其作为中日韩合作战略支点的地位,更通过创新要素的集聚与扩散,实现了从战略支点到区域引擎的跃迁。随着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深入推进,青岛有望成为东北亚创新网络的核心节点,通过持续推动创新要素的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当创新成为区域发展的最大共识,当中日韩的创新力量在青岛这片热土上深度融合,一个更具活力、更可持续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正在形成。这不仅是青岛的机遇,更是整个区域面向未来的共同选择,必将为东亚乃至全球的创新发展贡献重要力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伟 通讯员 王薇)
欢迎光临 小扑网 (http://www.qingdaomop.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