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瑶海路东侧的河床湿地区。 邢志峰 摄 11月16日上午,崂山区中韩街道郑张社区居民迎来期盼已久的回迁抓阄仪式。郑张社区成为张村河两岸本轮改造12个社区中的第7个回迁社区。 不单单是片区“原住民”,就在近段时间,位于张村河片区的多个商品房项目同样迎来密集交付。其中,10月31日至11月3日,地处片区中央板块的青铁·和樾府项目集中交付,270户业主接过新房钥匙;地处张村河南岸的海信君玺项目已于10月25日正式启动交付,项目498套房子几近售罄…… 从青岛主城区曾经最大的“城中村”,到如今成为市民置业与安居的热门区域,张村河片区何以“圈粉”?这一变化背后,离不开其日益增强的宜居属性。 公园场景“上新” 阳光穿过层层浸染的枝叶,在步道上投下斑驳光影;河面碧波微漾,偶有白鹭翩然掠过,在水面上划出浅浅涟漪。河畔,居民们或漫步闲聊,或于岸边垂钓,享受独处时光。不远处,孩子们的欢笑声与民乐爱好者的合奏声随风飘散,与周遭的静谧和谐共存——秋末冬初的张村河生态公园俨然一幅油画,尽显诗意。 城市之美,始于生态宜居。作为城市新晋绿色空间,张村河生态公园自2024年9月先行启动区开放以来,日渐成为市民游客乐享都市慢生活的热门打卡地。 进入2025年,张村河生态公园进一步“扩容”,不断延伸生态脉络、丰富功能体验。如今,更多滨水空间、休闲步道与景观节点正逐步融入城市肌理。 近期,张村河生态公园将再次迎来两大新开放区域——科苑经五路桥两侧文化运动区北岸段、河床湿地区(瑶海路—枣山东路段),进一步串联整条滨水绿廊,打造集生态、运动、休闲、科普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 其中,科苑经五路桥两侧文化运动区北岸段与此前开放的先行启动区无缝衔接,以“运动+生态+人文”为核心理念,打造全龄友好的滨水开放空间。 该区域拥有净化湿地展示区、迷宫堰、生态植草沟、层叠戏水园、极限运动场地和多功能广场等节点板块。比如,净化湿地展示区通过阶梯式潜流湿地,生动展示“中水回用—生态净化—清水补给”的可持续水循环过程,是一处兼具净化与科普教育功能的生态课堂;极限运动场地设有碗池及直线形、弧形等多样化坡道,满足不同极限运动爱好者的需求。 河床湿地区(瑶海路—枣山东路段)则以生态修复与自然科普为主题,构建出一片可游、可感、可学的城市绿洲。 这一区域拥有河床湿地花园、老年人活动区、野餐营地、亲水大台阶及荷花池等节点板块。以亲水大台阶及荷花池为例,该板块采用台阶与无障碍坡道巧妙结合的形式,方便不同需求的人们轻松抵达水畔,荷花池则是河道自然转弯形成的一片开阔水域。试想来年夏日,池中荷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无论是含苞的羞涩,还是绽放的风华,都将为水面增添一抹清雅的色彩与韵味。 从文化运动区的活力迸发,到河床湿地区的生态静谧,“张村河”正逐步成为市民乐享其中的城市“绿腰带”和“后花园”。 公服配套提速 视线越过诗意流淌的张村河生态公园,片区内持续“补位”的各类公服配套项目,同样回应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崂山区围绕居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需求,在张村河片区落地了一系列公共服务配套项目。伴随这些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片区综合承载能力和生活便利度得到实质性提升。 以崂山区人民医院项目为例,目前,该项目门诊楼已实现部分封顶,医疗综合楼已建设至8层,医养综合楼已建设至9层,其他功能分区也已全面冲出“正负零”。根据计划,2026年春节前,项目各建设主体将全部封顶。崂山区人民医院投用后,将有效满足崂山区尤其是张村河片区的基础医疗需求,补上周边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短板。 作为提升区域吸引力的重要筹码,片区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布局与落地也在同步加速。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首日,中国海洋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正式投用,新入学的孩子们背着崭新的书包,满怀喜悦踏入新校园。这是一所由崂山区和中国海洋大学共同举办,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参与管理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其小学部可提供1080个学位,满足周边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不远处就是正在建设的崂山区人民医院,未来在这里生活非常方便。”郑张社区居委会委员刘春辉介绍,在此基础上,新建成的社区安置区还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超1.3万平方米的公共服务设施,涵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体育中心、养老服务站、文化活动站等,精准对接居民生活需求。 根据总体规划,片区将沿张村河中段规划增设由集中商业、街区式商业、特色商业街组成的市级商业中心,规划布局11个15分钟级生活圈、27个5至10分钟级生活圈,构建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邻里中心。 从教育、医疗等层级高、辐射广的宜居新场景,到嵌入每一个社区的宜居新空间,张村河片区的宜居标签将越擦越亮。(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
欢迎光临 小扑网 (http://www.qingdaomop.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