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次数: 0)
六家医疗保障单位,医护人员经验丰富
开幕前,崂山区卫计局便就啤酒节期间的医疗安全保障工作制作了详细的方案,协调多方力量全面做好卫生保障工作任务, 保证游客们在啤酒节吃得健康、玩得开心。由于今年啤酒节时间周期较长,加之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紧张,因此除了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宅卫生院、沙子口卫生院、王哥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外,卫计局还协调了辖区内两家民营机构加入,分别是青岛思达心脏医院和青岛颐生健中西医骨伤医院。“今年加大了医疗保障力量,六家单位一同保障啤酒节期间健康安全。”崂山区卫计局工作人员介绍,“六家单位轮流值班,根据啤酒节指挥部的相关要求和客流量,每天白天有一名医生一名护士驻城,晚上两名医生、两名护士值班,这些医护人员全部具有丰富的经验。”值班单位的急救车上也都配备了一名司机、一医一护,另有两名担架员,随时待命,准备出发。为保障游客的生命安全争分夺秒。另外,区卫计局还协调了辖区青医东院作为定点机构,开通了啤酒节绿色通道,情况重而急的病号可第一时间转运到该医院接受治疗。
疾控中心24小时待命,医生提醒注意饮食安全
为了游客的健康和安全,崂山会场做了全方位的保障工作,医护中心更是为啤酒节撑起了“防护伞”。可以说,医护中心对于啤酒节来说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这里医护人员能够给与游客及时的救助,提供便利的服务。“热伤风感冒、胃肠问题患者一般是最多的,但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城内出现卫生安全问题的人少了。今年会场为很多工人提供了固定的工作休息室,他们也都是领取统一采购的盒饭,从一定程度上说减少了休息环境和食物带来的健康安全隐患。”从开城到现在,医护中心记录在案的共计40人就诊,多以胃肠炎症、外伤、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还有少量中暑的病人。李阳提醒,夏天气温较高,青岛的天气又很潮湿,食物极易变质,游客在饮食方面应当多加注意;同时本人和家属应该学习一些紧急救助常识,比如过量饮酒的游客会存在呛咳、误吸导致危机生命的危险,正确的做法是让患者仰卧而非侧卧。疾控中心也安排了人员24小时值班待命,随时做好应对诸如食物中毒等状况的应急工作。
相关链接:
打造健康崂山,公共卫生服务有了新进展
据了解,崂山区卫生卫生多项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2018年,崂山区卫计局紧紧围绕用心打造健康崂山“这一主线”,实施强基固本、健康促进、强医惠民、转型发展和品质提升“五大工程”,为全区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在全市率先开展居民乙肝、丙肝、结核病筛查工作,目前已完成筛查10723人。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目前已完成签约6万人,其中重点人群4万人。率先签出高血压、糖尿病等个性化服务包370例,开出全市第一片家庭医生签约免费高血压药。开展基层中医“双20适宜技术”培训,增加“脐灸”、“督灸”、保健香囊等中医诊疗项目,开展0-3岁小儿推拿门诊。
在全市率先实现市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管理系统(HIS)的互联互通,区内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实现了患者诊疗信息共享,及时了解患者既往病情和用药情况,节约了患者看病时间。组建成立崂山区首批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医联体,发挥民营医疗机构专科优势,改善辖区居民就医体验。
推进健康促进区建设,群众满意度提升
开展健康崂山工程“六进”、第三届“万步有约”和“一二三四”奔健康等大型宣传活动,举办全民健康教育大讲堂15场,创建健康促进示范单位36个,梳理健康政策37条。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申报“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优秀实践基地”创建项目。
落实错时错峰、无节假日门诊、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和24小时应诊等便民十大举措,确保24小时满足居民就医需求。创新推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行政审批“承诺制”。实现医师、护士行政审批事项“马上办”和公共场所承诺制“零跑腿”,200余家医疗机构“只跑一次”顺利通过校验,按照“承诺制”办理卫生许可证190件。
再接再厉,提升全区健康服务品质
下一步,崂山区将继续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一是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医联体建设,三是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同时会继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健康促进示范区建设,加强院前急救能力建设。并且通过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区建设、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区建设、提升医疗健康服务品质、建立健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健康服务品质。(通讯员:王兴 孙骥)
欢迎光临 小扑网 (http://www.qingdaomop.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