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锋百年弦歌不辍,一招一式读懂崂山。11月22日,国家级非遗“螳螂拳”保护与传承研讨会在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曲家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政府、学界、武术界、教育界及文旅产业的众多 ...
拳锋百年弦歌不辍,一招一式读懂崂山。11月22日,国家级非遗“螳螂拳”保护与传承研讨会在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曲家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政府、学界、武术界、教育界及文旅产业的众多领导、专家与传承人,通过深度研讨、成果展示与集中展演,系统总结了螳螂拳保护传承的“崂山实践”,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讨螳螂拳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保护路径、传承机制与创新发展。 研讨会在曲家庄村自编自导自演的舞蹈《家乡有片幸福茶》中拉开帷幕。青岛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东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市体育局将螳螂拳等优秀传统体育武术项目的保护与发展,融入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整体布局中统筹推进,进一步拓宽了螳螂拳的群众基础。作为螳螂拳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积极探索“文教体旅”融合发展,创新打造出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非遗工作路径。 那么,螳螂拳与青岛这座城市,有着怎样血脉相连、共生共荣的历史与文化渊源?国家级非遗评审专家库成员,山师大资深教授(三级)、武术九段,博士研究生导师李成银教授先生以《螳螂拳与青岛》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系统梳理螳螂拳与青岛这座城市共生共荣的历史脉络。青岛螳螂拳研究会副会长刘晓红教练围绕《薪火相传——新时代螳螂拳的传承模式与教育推广创新》主题,和大家共同探讨了新背景下螳螂拳传承模式的多元化创新,强调了利用现代传媒与教育体系扩大影响力的有效路径。 理论的探讨离不开实践的支撑,现场螳螂拳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勇先生以其数十年的教学实践,生动讲述了如何在恪守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教学,让古老拳法更适合当代学员。七星螳螂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青岛七星螳螂拳第九代嫡系传人陈乐平先生,从中医养生角度为大家分享了《螳螂拳的四季养生与保健》,阐释了螳螂拳“顺应四季、内外兼修”的独特健康价值。 近年来,王哥庄街道在推动“非遗进校园”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研讨会现场,宁真小学校长宋伟为大家带来了“螳螂拳进校园”案例分享,共同见证这门古老武艺如何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开花。 本次研讨会不仅集聚了螳螂拳不同流派传承人,还吸引了青岛市、崂山区各类本土拳种的传习弟子。现场,一场汇聚了螳螂拳与本土拳种的传统体育武术综合展演将活动推向高潮。 展演在青岛太极螳螂拳俱乐部的集体演练中拉开序幕。十余名螳螂拳传习者逐一登场,动作整齐划一,以“阴阳相济、刚柔并蓄”的拳风,完美诠释了该流派以《周易》为理法根基的哲学内涵,其“勾、劈、崩”手法与灵活步法引得阵阵喝彩。紧接着,陈乐平带领的七星螳螂拳团队展示了这一流派的独特魅力。拳法以“硬崩实砸,迅疾连环”著称,劲力刚脆,动作紧凑,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短打拳法的凌厉与威猛,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崂山道教玄真内家拳第二代掌门人匡如湖为大家带来了崂山玄真内家拳的展演。玄真内家拳将内丹之气融贯全身,变刚猛为柔劲,兼具太极慢柔与玄真快柔,腿法尤为迅捷威猛,展现了内家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深邃智慧。青岛地功拳文化交流中心教练张昊带来的地功拳表演,以其独特的跌扑滚翻技法,凸显了该拳种下盘功夫的扎实与凶悍。 展演最后,由张语芯执剑的螳螂拳双手剑表演,单双手交替变幻,身剑合一,行云流水,将螳螂拳器械的丰富性与艺术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整场展演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活动现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岛城慈善书画家张景现场挥毫泼墨,以书法艺术形式表达对螳螂拳等非遗项目创新发展的倾心支持。 螳螂拳,源自崂山,成于胶东,与华严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不仅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充分交流与展示的基础上,王哥庄街道党工委宣传统战委员郑磊先系统回顾了街道在构建“体系化保护、活态化传承、融合化发展”工作格局中取得的扎实成果。 近年来,在市、区两级的指导支持下,王哥庄街道强化政策与资金保障,构建覆盖街道、社区、校园、景区的“一体化”传承网络。重点建设老中青结合的传承人梯队,深化“非遗在校园”,并建立常态化研修培训机制。打造“螳螂拳文化深度体验区”,创新文旅产品,拓展“非遗+康养”、“非遗+文创”等跨界融合,为中华传统武术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王哥庄实践”。 作为崂山区重要的文化标识和宝贵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螳螂拳”这一珍贵文化遗产,是王哥庄街道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下一步,王哥庄街道将紧紧围绕文化“两创”要求,通过体系化构建、活态化振兴、融合化发展、全球化传播等一系列战略举措,高水平规划并打造“螳螂拳小镇”。这一综合性文化地标将不再是单一的景点,而是以螳螂拳文化为核心,深度融合教育、旅游、体育、康养等产业,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一系列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的活态文化产品。街道将致力于推动螳螂拳从单一的“项目保护”向立体的“文化生态培育”全面转型升级,将丰厚的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最终让保护与传承的成果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
帖子地图|手机版|违法举报|法律顾问:山东文康(上合示范区)律师事务所 张宪立律师|小扑网 ( 鲁ICP备19052805号-2 )
GMT+8, 2025-11-25 16:03 , Processed in 1.60478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8-202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