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12时,青岛迎来“小开海”,小型张网渔船陆续出海下网。在沙子口南姜码头,船老大告诉记者,最早一波“小船海鲜”,将于21日早晨7时左右上岸,目前渔获以小黄花鱼和刀鱼为主。
自5月1日中午12时,我国黄渤海区、东海区和北纬12度以北的南海海域全面进入伏季休渔期。根据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有关规定,包含山东海域在内的北纬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黄海海域,除单一作业类型钓具渔船、休闲渔业海钓渔船外,其他所有作业类型渔船和捕捞辅助船回港休渔。山东海域伏季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9月1日12时。其中,小型张网渔船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8月20日12时。8月20日12时小型张网渔船结束伏季休渔,出海捕捞作业,称为“小开海”。
20日中午,沙子口南姜码头气温达到36℃。烈日下,码头上却是一片忙碌。沙子口渔港一侧停靠着约30条小型张网渔船,有多位船老大带着工人陆续来到码头,把网具、漂浮投到船上,解开缆绳,给发动机加油。“轰隆”一声,发动机发动起来,一条条小渔船驶出渔港,向朝连岛附近海域出发。
渔民师傅正在做出海前的准备工作。
“今天小开海,先去指定海域下网。中午12时走,下午5时回。每条船的下网位置是固定的,一条船少的能下三四网,多的能下十余网。”一位船老大告诉记者,21日凌晨三四点钟,他们将再次出海收网,早晨7时左右“小船海鲜”上岸。当下的渔获主要是小黄花鱼和刀鱼。
记者看到,20日中午约有10条渔船出海,其他渔船则把渔网、浮漂和竹竿等备好,等到21日后陆续出海。南姜码头小卡水产负责人曲先生表示,8月22日以后上岸的小船海鲜会陆续多起来。
据船老大介绍,他们下午出海下的网叫做“定置网”,俗称“坛子网”。他们根据导航位置到达指定地点后下网,再用长竹竿撑起网口,网有30多米长,海鱼随着潮水进入网内,就像进入坛子一样。每次出海,收一次网便返程。据以往经验,一网一次能收约150斤渔获,有时会少些,有时会多些。
记者了解到,只要海上气象满足出海条件,一些小型张网渔船便会出海作业。“每次出海,来回行驶约4个小时,油钱加上人工费,一趟成本700多元。只要能盖住成本,就不歇!”一位船老大告诉记者,即便如此,一条船一年也只能出海100多天。
据介绍,“小开海”期间小船海鲜主要是鱼类,等到9月1日正式开海后,拖网渔船出海,渔获才会丰富起来,梭子蟹、八带、立虾、皮皮虾、舌头鱼、鲳鱼等会陆续上岸,到时候南姜码头鱼市也将热闹起来。
记者从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了解到,为开海做准备,市海洋发展局举办全市渔业安全管理培训,面向船长和船东重点解读渔业船舶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强化其主体责任意识与风险辨识能力。针对船员和渔港管理人员,侧重渔具渔法规范应用、渔业资源保护常识及渔船渔港日常安全管理要点。开海前,我市强化安全监管,对全市渔船进行全覆盖安全检查,落实“不安全,不出海”。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向广大渔民发出安全倡议,务必牢记“五不出海”原则:安全设施配备不齐不出海、安全隐患未整改到位不出海、职务船员配备不足不出海、恶劣天气预警未解除不出海、生产编组未落实不出海。(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陈小川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