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傍晚,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到城阳区调研夜经济发展情况。这个消息传播之后,“吕家庄夜市”瞬时进入青岛“热搜榜”。那么,这个夜市到底有什么特殊的魅力?
6月7日,将近晚上9点。尽管夜幕低垂,但吕家庄夜市却依然灯火如昼,一纵一横两条长街上,一派热闹景象。600多家商户早已开门纳客,叫卖吆喝声、顾客点单声、食物在铁板上煎烤发出的滋滋声、煮锅里沸腾的水声……混乱中带着生活最本真的曲调,繁芜嘈杂却又格外动人。
各色小吃
“90后”摊主李会会早在下午5点,就跟爱人赶往吕家庄夜市摆摊。“今天是周末,客流量肯定大,今天有的忙活了。”李会会顾不上跟主城君闲谈,赶紧支起小吃桌、摆放上餐巾纸和简单调味品,煮上米粉汤锅,等待第一波客人到来。
李会会
“老板,三份米粉,俩肥肠、一个肉末,我那个肉末还是老样子,不要香菜、多放醋。”刚收拾妥当,李会会就迎来主顾。煮粉、烧菜、出锅、调味儿……所有工序一气呵成,七八分钟时间,3碗米粉就端上了桌。“这手艺,我都练了五六年了,闭着眼都能做出一碗我们家特色米粉。”李会会一边招徕顾客,一边笑着告诉主城君,未褪的暑气加上煮锅的炙烤,汗水沿着李会会的脸颊流了下来。 12年前,李会会辞掉工厂的工作在哥哥的夜市摊位上帮忙,从炸肉肠、烤鱿鱼到烤冷面、煮米粉,哥哥的摊位越开越多、生意越来越火,李会会也慢慢独立出来,自己支起一个摊儿。“最开始的两年生意不好,我白天去琴岛学院摆摊,夜里就转战夜市,就为了多挣点钱。不过好赖坚持了下来,现在也有了固定的主顾群,1个摊位也发展成了2个,光米粉摊儿一晚能卖出去200碗,挣到2000多块钱。”李会会擦了擦额头的汗珠。 一碗碗米粉,给李会会换来了一套三居室的新家。“房子首付全靠这个夜市摊一点点攒起来的,虽然每个月要还房贷,但生活更有了奔头。”李会会说道。 与李会会不同,今年28岁的李小李是吕家庄夜市的“绝对新人”。做服装批发生意的她摆夜市摊刚满一周,“我一直做服装批发生意,工作差不多下午四点就能结束,夜市摆摊算是我的兼职。”李小李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帮着别人的服装店进货,现在自己进货、自己销售,不仅能多赚一份收入,还能更直接地了解消费者最想要购买的服装款式。
李小李
“来吕家庄夜市摆摊儿,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不想总闲在家玩手机,人嘛,闲着就容易懈怠,现在我每晚在夜市摊上卖服装,每晚5点半出摊忙到10点多,一晚就能挣1000多块钱。”李小李说。 吕家庄夜市的每一个小小摊位,都承载着一家人的生计。而在这令人动容的人间烟火故事中,69岁的张洪信格外吸引人。 在平均年龄二三十岁的夜市摊主中,即将迈入古稀之年的他绝对是夜市上最“资深”的一个。“我在这干了4年了,虽然起步晚,但我也算得上是个‘创客’了。”张洪信笑着告诉主城君,4年前他从黑龙江老家,来到城阳投奔儿子,并在“老摊主”儿子的支持下,有了自己的独立摊位。
张洪信和老伴
出夜市摊累不累?面对提问,张洪信笑着说,“不累,我以前在黑龙江跟老伴儿种了50亩田地,这点活儿我干得了,而且干得起劲儿。” 热干面、凉皮、冷锅串串,张洪信的摊位上品种丰富,用料和做法也有不少讲究。“老主顾们都说我这儿有吕家庄夜市最好吃的热干面,这可是我的招牌,我可得好好做好了。” 这个招牌让张洪信收获了不少回头客,他每晚都能卖出150、160份热干面,“我们老两口一晚能挣一千多块钱,比在家种粮食赚的多多了!” 城阳吕家庄夜市,被“吃货”们誉为“深夜食堂”。这缭绕的烟火气、嘈杂的生活气,是夜色中最迷人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