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一场持续31年的“鸥遇”!海鸥“先遣部队”陆续抵青

一场持续31年的“鸥遇”

海鸥“先遣部队”陆续抵青记者探访“鸥城”相伴背后的31年生态坚守


酷热的夏季感觉还没过去几天,秋风就已经让人感到寒意,今年寒暑交接显得有些匆忙,但海鸥的到来却是一如既往地准时。每年10月中下旬,海鸥的“先遣部队”陆续抵达青岛。随着天气逐渐变冷,成千上万的“大部队”相继赶到,届时栈桥景区就会呈现万鸥翔集的盛景。那么,这些海鸥从何处来?青岛和海鸥的缘分又是始于哪一年?为此,记者采访了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以及青岛市观鸟协会和爱鸟人士。


青岛记录到13种“海鸥”


鸥鸟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鸟纲、鸥形目、鸥科,而鸥科又分为鸥亚科和燕鸥亚科。鸥亚科包含10属56种鸟类,我国分布有7属18种,青岛记录到的有13种;燕鸥亚科共有12属45种,中国有9属19种,青岛有10种记录。青岛市观鸟协会会长薛琳介绍,通常意义上的海鸥属于鸥亚科,在青岛记录到的13种分别是黑嘴鸥、遗鸥、小鸥、黑尾鸥、红嘴鸥、西伯利亚银鸥、普通海鸥、小黑背鸥、灰背鸥、渔鸥、棕头鸥、北极鸥、三趾鸥。

在青岛越冬的黑嘴鸥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市民看到它的机会并不多。还有灰背鸥,也是比较罕见的,每年会固定出现在市区沿海几个地点。薛琳介绍:“我们每年在栈桥看到数量最多的是红嘴鸥,它们因喙部是红色的而得名。红嘴鸥每年11月下旬开始零星出现在青岛沿海,此后逐渐增多,到来年三四月份时数量达到顶峰。从4月开始,大群的红嘴鸥逐渐离开青岛,到西伯利亚和蒙古等地繁殖育雏。”


飞行五六千公里来青过冬


10月23日是霜降节气,栈桥景区附近海域的海鸥开始多了起来。“时间过得真快啊,老朋友们又来了!”住在栈桥附近的市民老杨告诉记者,每年过了10月中旬,海鸥就会逐渐多起来,“特意赶来喂海鸥的人也会多起来。”


7c2f63b7-6cc1-4bbc-8dba-f769301b271b.jpg

栈桥景区,海鸥与游客亲密互动。


青岛冬季的鸥类来自广袤的欧亚大陆及北美毗邻北极圈高寒地区,它们最远的要飞行五六千公里。灰背鸥因成鸟上体为灰黑色而得名,是一种大型的海鸥,体长在55厘米至67厘米之间。蒙古银鸥是来青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大型鸥,海滨、河流、水库、湿地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根据观察,这些鸥并不在青岛过冬,休息一段时间后会继续南下。


黑尾鸥一年四季都能看到


每年翔集青岛的10万余只海鸥中有一部分是留鸟,而不是旅鸟,比如黑尾鸥。黑尾鸥是海洋性鸥鸟,不像其他的鸥在内陆湖泊湿地小岛上繁殖,而是在海岛上繁殖。它的叫声非常像猫叫,所以又被称作海猫。黑尾鸥是青岛市区唯一一种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的鸥,数量较多,夏季在市区海边经常能看到它们飞来飞去觅食。

人们最初以为黑尾鸥是在向南方迁徙的途中路过青岛,并不会在此繁殖。但在2018年7月的一次调查中,青岛市观鸟协会在青岛外海的小岛上发现了上万只黑尾鸥栖息繁殖,才彻底改变了这种看法。2021年,青岛市观鸟协会与科研机构合作研究发现,部分黑尾鸥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一样到华南沿海过冬,而是整个冬季都在青岛附近栖息。有一只在韩国西南海岸环志的黑尾鸥成鸟,连续3年冬天都北上到青岛过冬,显示出鸟类迁徙过程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新闻幕后

31年,从“挽留”到“相伴”


1994年,青岛凭借前瞻性的视野,开展了“挽留海鸥行动”。31年间,青岛海鸥的数量从最初的百余只增长至现在的数万只,种群数量显著增加,种类也更加多样,为青岛市增添了一道迷人的风景。对于青岛而言,“挽留海鸥行动”不仅记录了生态保护的决心与成就,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见证。



市民争尽“地主之谊”


自从1994年开展“挽留海鸥行动”以来,青岛海边的海鸥越聚越多,终于成就了万鸥翔集的壮丽景观。31年,海鸥与青岛的“冬日之约”未曾改变,更不会改变。“挽留海鸥行动”不仅见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更成为连接几代人的情感纽带。

这些年,为了尽好“地主之谊”,栈桥景区管理服务中心做了诸多努力。比如循环广播,提示市民和游客如何投喂、爱护海鸥;在醒目位置张贴文明观鸥提示语;增加人力物力进行环境保护等。在各方努力下,每年冬天到栈桥喂海鸥成为青岛市民入冬必做的事。“2020年春节正处在疫情期间,许多市民联系媒体、相关负责部门询问‘谁去喂海鸥’,我们每天都能接到十几个电话。”栈桥景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王万波告诉记者,“大家最担心的就是如果没人喂海鸥,第二年它们会不会就不来了。”通过倡议,许多爱心企业纷纷加入,每天免费提供400公斤适合海鸥食用的全麦吐司、干面包等。



城市与海鸥和谐共生


去年年底,“挽留海鸥行动”30周年座谈会举行,与会者包括市园林和林业局领导、爱鸟人士以及鸟类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活动由青岛市园林和林业综合服务中心与青岛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共同主办,旨在分享过去30年的海鸥保护经验,并展望未来的保护工作。

在会上,一批在30年中为海鸥保护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受到嘉奖。获奖者们在领奖台上发表感言时真情流露,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娓娓道来:有的志愿者风雨无阻,多年来每天按时来到海边为海鸥喂食;有的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海鸥的生态习性,为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精准的指导;还有的社会组织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募集资金、组织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加入到保护海鸥的行列中来。

青岛市园林和林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郑达在会上表示,他们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建立智能监测系统、开展线上科普教育等,让更多的人能够实时关注海鸥的动态,学习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提升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我们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多的海鸥能在青岛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我们更期待着,这座城市与海鸥的和谐共生能够成为野生动物保护的典范,引领更多的地方投身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伟大事业中,共同绘就一幅万物生灵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魏铌邦 通讯员 郑达)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该帖共收到 0 条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美图秀

    • 2026年山东高考10月29日起报名
    • 青岛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将在崂山区启幕
    • 接棒“青岛钓鱼台”!这一奢华酒店品牌将进
    • 青岛市纪委监委通报!黄俊谦被查!
    • 迈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阶段!青岛长沙路打通

帖子地图|手机版|违法举报|法律顾问:山东文康(上合示范区)律师事务所 张宪立律师|小扑网 ( 鲁ICP备19052805号-2  

GMT+8, 2025-10-28 16:51 , Processed in 3.77305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8-202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