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国家队”携百亿级项目加码青岛绿色能源

“国家队”携百亿级项目加码青岛绿色能源

“十四五”期间,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保持30%的年均高速增长,目前占总装机容量比重超60%

10月15日,2025年青岛市绿色能源产业联盟大会举行,两大央企风电巨头东方电气和三峡集团在青岛的深度布局均迎来新进展——

青岛市政府与东方电气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东方电气将在青岛投资建设东方电气海上风电北方总部,落地东方电气海上风电北方装备制造基地、东方电气北方海上风电研究中心等板块;

三峡(青岛)海洋发展有限公司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三峡青岛海风项目等重大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新阶段。

从投资体量来看,东方电气和三峡集团两个“国家队”在青岛的布局都是数百亿级的重大项目。

“十四五”时期,在海上新能源领域颇具禀赋优势的青岛,启动了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系统布局,加力推动绿色能源产业突破发展。

作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的五大新兴产业之一,青岛为绿色能源产业立下“打造千万千瓦级装机海上新能源基地、推进千亿级绿色能源装备产业链”的目标。这幅颇具想象力的产业蓝图,吸引着东方电气、三峡集团、中电建等龙头企业频频落子。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青岛市新能源装机容量始终保持30%的年均高速增长。项目的加速推进让青岛在“十四五”冲刺收官之年迎来海上新能源并网“零”的突破和新能源装机的爆发式增长。截至8月底,青岛新能源总装机容量已达到798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了220%;新能源装机在全市总装机的占比,也从“十三五”末的40%提升至超60%。

重量级项目落地,正在助力青岛打造立足北方、辐射全球的深远海风电母港,为城市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

打造北方风电产业枢纽

坐拥870公里海岸线、49个海湾和1.2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青岛海上“风光”资源富集。而这只是吸引东方电气落地青岛的原因之一。

东方电气是全球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和电站工程总承包企业集团之一,已连续16年发电设备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旗下东方风电主攻风电原创技术创新和风电装备产业链布局,已累计为用户提供陆上和海上风电机组16000余台、超4200万千瓦。

作为布局青岛的重要一步,今年5月,东方风电(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即墨注册成立。


12474f17-bb6d-4a4b-bdab-a3c996711d65.jpg

东方电气海上风电北方总部项目规划效果图。


“青岛海上风光资源禀赋优异、产业基础雄厚,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千万千瓦级海上新能源基地建设卓有成效,已经成为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一片沃土。”东方电气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彦军表示,“东方电气海上风电北方总部已在青岛落地开工,未来将打造成集主机、电机、电控等于一体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实现青岛本土制造。”

从会上透露的信息来看,东方电气在青岛布局的不仅是“制造”,而是从“创新”到“制造”再到“走出去”的全产业链条,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北方风电产业枢纽。

海洋领域科研创新是青岛的“长板”。看好这一点,在海上风电技术领域积累深厚的东方电气,正在协同本地高校、科研机构、装备制造企业联合创新,共同开展海水原位制氢、波浪能、海上牧场等综合性海上装备示范项目,持续拉大技术领先优势。

扎实的产业基础是青岛发展千亿级能源装备产业的另一大优势。在东方电气海上风电北方总部项目所在的即墨女岛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园,规划布局中的风电装备制造、智能船舶制造、配套及预留发展区三个板块正陆续落地,已投产了风电传动设备制造商青岛宝鉴、北方最大的海底电缆生产商青岛汉缆等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签约华电、华能等海上风电项目。

从东方电气的供应链看,盘古智能、天能重工等青岛企业都是资深的合作伙伴。今年3月,东方电气以理事长身份牵头成立了青岛市绿色能源产业链联盟,集结了三峡集团、华能、华电、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青岛)等龙头企业,目前联盟成员超过240家。此次大会,东方电气也带着更多供应商伙伴前来,共享青岛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助力青岛产业填补空白、补链强链。

青岛开放的区位优势也是吸引东方电气的一大要素。坐拥上合示范区的青岛,为东方电气未来配置全球供应链市场提供了更多可能。“我们梦想着,从青岛出发的风机能矗立在世界的每一片蔚蓝之上。”在展望未来与青岛的合作时,张彦军这样说。


海上新能源基地加速崛起

青岛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加力布局,吸引了更多能源龙头企业的集聚。三峡集团也是其中一个。

早在去年6月,青岛市政府就与三峡集团签署了《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今年年初,三峡青岛一期3000MW海上风电项目入选山东省重大准备类项目。随后,项目的每一步进展都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今年9月,生态环境部公示了三峡青岛一期3000MW海上风电项目(海上部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三峡(青岛)海洋发展有限公司的正式揭牌,标志着三峡集团与青岛的合作进入新阶段。据三峡山东公司总经理杨洪斌透露,未来还将在青岛创新布局一批“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涉及海洋牧场、海水制氢、海上光伏、海洋能以及海洋矿产资源等产业领域。

不只是三峡,更多的海上“风光”项目正在青岛海域“种下”一片片“绿电海洋”。

一根根桩体整齐扎在海平面之下的砂岩层上,一块块光伏板次第安装,阳光下波光粼粼——在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的海面上,规划装机总容量200兆瓦的金能棋子湾海上光伏项目正加速建设,海上打桩已完成总进度的90%,预计年内实现并网。

在即墨区鳌山湾,作为青岛首个获自然资源部用海批复的海上新能源项目,总投资102亿元的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于今年5月实现首批4万千瓦并网,实现青岛海上新能源并网“零”的突破。一期年底全容量投产后,每年可发绿电约10.7亿度。

即墨区东部海域总投资超300亿元的海上风电项目正进行用海、用地手续论证,加速项目推进。


抓住储能产业新风口

多赛道同步发力,“十四五”时期,青岛绿色能源产业正全面崛起。

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电网稳定性需求倒逼“风光必储”成为标配。今年,全球储能市场超预期增长,甚至出现了“一芯难求”的现象。风口之下,日前新投产的青岛首个百亿级储能项目——鹏辉能源储能电池生产项目实现了“量产即满产”。

鹏辉能源在青岛布局的这座“超级工厂”,是其在华东地区的最大生产基地。“一直到今年年底,鹏辉能源都将是满产。”据鹏辉能源(青岛)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梅丽介绍。

作为链主企业,鹏辉能源的龙头带动作用已经显现。鹏辉能源和北岸控股合作10MWh钠离子电芯储能示范项目,100安时电芯方面和海尔、海信在海外户用储能产品领域有深度合作,促成7家本地企业进入鹏辉能源供货体系,20余家配套企业加速集聚。

氢能凭借独特的优势,被认为是未来长时储能的重要方向。青岛从技术创新到场景应用再到产业链布局,不断解锁“氢”装出行新场景。

在西海岸新区泊里镇,华旺(青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氢能共享单车的投放,为居民“绿色出行”增加了一种新选择。这些氢能共享单车看上去跟普通电单车差不多,搭载的却是氢燃料电池。座椅下方是储氢罐和电池系统,基于固态储氢技术,单次补能仅需1分钟、续航可达100公里,速度比电动车快,价格也比较划算。

为确保这批覆盖镇域范围的氢能共享单车的顺利运行,青岛市氢能产业园进行了车辆生产、气源供应、技术保障的全链布局,成功孵化华中科技大学低速氢能源动力交通项目,落地澎华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截至目前,园区已集聚总投资140亿元的重点项目17个,入选2025年山东省绿电产业园试点园区。

从2021年实现第一车燃料电池氢顺利出厂,到建成全国首座“碳中和”加氢站,以及全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项目、水面光伏项目,形成“光伏制绿电、绿电制绿氢”的新能源产业格局,青岛炼化正在成长为青岛市氢能供应链“第一氢能公司”,为真情巴士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等青岛氢能示范场景提供自产燃料电池氢突破1000吨。

在航运业脱碳的大势下,绿氢、绿氨、绿甲醇未来有望成为可替代的航运清洁能源。山东港口青岛港正在加力建设氢能港口,布局港口氢能全产业链、多场景应用示范,加力部署推进绿电制取绿氢、绿氨、绿甲醇产业化,提升青岛航运绿色燃料资源供给能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光)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该帖共收到 0 条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美图秀

    • 25项实现年度目标!青岛市市办实事超半数提
    • 降温超10℃!青岛后天起迎降雨大风 气温显
    • 出行提醒!青岛一大批公交因道路施工临时调
    • “国家队”携百亿级项目加码青岛绿色能源
    • 别跑空!青岛琴岛通卡这个客服网点停业

帖子地图|手机版|违法举报|法律顾问:山东文康(上合示范区)律师事务所 张宪立律师|小扑网 ( 鲁ICP备19052805号-2  

GMT+8, 2025-10-16 20:54 , Processed in 2.47539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8-202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