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条关于#青岛这条赶集地铁专线火了#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让全国网友看到了独属于青岛的烟火气与城市温度。
农历每月逢一、逢六,是即墨区温泉街道皋虞大集开集的日子,每逢赶集日,许多市民就会专程搭乘地铁前来,蓝谷快线的车厢里也随之弥漫着质朴而温馨的生活气息。乘客们身边是大包小裹,有的车里装着刚挑的鲜嫩蔬菜,还有的塞满了瓜果、鸡蛋、大馒头……人人脸上洋溢着满载而归的喜悦。
“以前想去赶集,得倒三趟公交,现在好了,坐地铁方便又免费,坐上地铁就是集。”65岁的王阿姨早上6点多就从市区出发搭乘4号线转蓝谷快线到皋虞大集,她直言,每月能来三四趟,“赶集之余还能跑跑锻炼身体,最主要的是这边蔬菜都很新鲜,很多都是地头收获拉来直接到这边卖。”
“很多老人都喜欢赶个大集,买点绿色食品,也图个便宜。”家住市北区的王先生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70岁的他经常和老伴一起去赶皋虞大集。
青岛地铁蓝谷快线无缝衔接起即墨与主城区,构建起“1小时生活圈”,它就像城市的纽带,将市区的活力与乡村集市的质朴无缝连接。
近年来,随着蓝谷快线的开通,像皋虞这样毗邻地铁站的乡村大集悄然走红。每逢赶集日,车厢里这样的“赶集小分队”随处可见。车厢里,乡音缭绕,人们交流着“哪家的豆腐嫩”“哪摊的鱼新鲜”。这充满生活温度的移动茶话会,正是青岛地铁公共价值的最佳诠释。它让地铁既容得下商务人士的公文包,也拉得了八旬老人的买菜车。这种充满烟火气的日常场景,不仅促进了民生便利,更体现了城市公共服务的灵活性与人性化,同时也是城市基础公共服务场景的有效拓展。
为更好地服务赶集乘客,青岛地铁提前预判、周密部署,在皋虞等临近大集的地铁站推出“青锋暖行”专项服务,让赶集之路既热闹有序,又温暖贴心。
除随时待命的赶集“三件套”(厚实塑料袋、剪刀和胶带)外,青岛地铁在相关站点增设了“青锋暖行”服务台,配备热水、医药箱、便民百宝箱等,为有需要的乘客提供即时帮助。针对老年乘客较多的情况,车站还准备了临时休息座椅、老花镜、爱心预约卡等适老设施,并对使用“买菜神器”小推车的乘客进行动线引导与必要协助,确保通行顺畅。
针对赶集日客流量大、携带物品多的特点,青岛地铁加强了大集周边站点在高峰时段的客流疏导与秩序维护。通过增派工作人员在出入口、闸机、站台等关键位置进行引导,协助乘客安全乘降。同时,利用广播等方式,温馨提醒乘客注意携带物品的妥善放置,避免堵塞通道,共同维护安全、有序、和谐的乘车环境。
从音乐嘉年华的“延时宠粉”,到增设临时女厕实现“如厕自由”,再到乡村大集日的“便民三件套”,青岛地铁用一次次贴心服务证明,真正的服务温度,藏在每一个预判需求的细节里。
如今,地铁列车在青岛穿梭,载着晨光与暮色,也载着这座城市的温情。或许未来,当人们回忆起在青岛的时光,不仅会记得海风的味道、啤酒的清爽,更会想起某个清晨,那列等候多时的地铁、那辆及时出现的手推车,以及工作人员眼中的笑意。
这些细碎的温暖,正是青岛最动人的城市名片。(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通讯员 王秀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