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里红席“炕上没有席,脸上没有皮”。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泊里镇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在炕上铺红席的习俗,无论娶媳妇还是过年,泊里红席在当地常常是亲戚朋友间互相赠送的商品。实际上,泊里红席的编织和使用, ...
泊里红席 “炕上没有席,脸上没有皮”。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泊里镇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在炕上铺红席的习俗,无论娶媳妇还是过年,泊里红席在当地常常是亲戚朋友间互相赠送的商品。实际上,泊里红席的编织和使用,已经在当地有数千年的传承历史。这种席是用高粱秸劈成篾子,有红白两种颜色,交叉编织出各种不同花纹的图案,故称红席。因其编织严密、纹理清晰、光滑柔软、美观轻便,故深受民间喜爱。![]() 上个世纪,进了腊月门,家家户户都到年集上,精心挑选红席,欢欢喜喜过大年。 ![]() 编织前的秸秆需浸泡水里八个小时 ![]() 削制的篾子要粗细均匀,席面才平滑光亮,柔软贴肤,不但席边整齐划一,而且图案也丰富生动得多 ![]() 红席的材质,是红高粱的红白两种秸秆 ![]() 在地窖里要耐得住寂寞,好多作坊只有一人在编织,成天说不上半句话 ![]() 即使每领红席卖到上千元,编席的匠人也是越来越少 ![]() 编织红席需要在温湿度适宜的地窖里 ![]() 一个老人没日没夜的编织,一领红席也得十天才能完成 ![]() 编好的红席,将在腊月里的大集上兜售 ![]() 编席子这活儿耗时耗力,现在都是老人们在编织 ![]() 随着时代的变迁,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泊里红席”逐渐淡出了普通百姓的炕头,成为一种即将消逝的“非遗“加强保护迫在眉睫 作者简介: 薛修利,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青岛市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青岛西海岸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共党员。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学习摄影至今。 |
帖子地图|手机版|违法举报|法律顾问:山东文康(上合示范区)律师事务所 张宪立律师|小扑网 ( 鲁ICP备19052805号-2 )
GMT+8, 2025-5-14 06:12 , Processed in 0.10532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8-202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