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加速起势

聚焦优先发展2个先导产业、突破发展5个新兴产业、提质发展3个优势产业、超前发展1批未来产业,“卡位”产业新赛道,集聚产业新集群,崛起产业新增量——

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加速起势

在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的当下,青岛正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推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

聚焦优先发展2个先导产业、突破发展5个新兴产业、提质发展3个优势产业、超前发展1批未来产业的“10+1”重点产业方向,青岛正在努力“卡位”产业新赛道,集聚产业新集群,崛起产业新增量,不断积蓄城市产业未来竞争力。

卡位新赛道

全球每新增十部手机,至少有一部手机的显示模组产自青岛;全球每新增五台显示器,就有一台显示器的显示模组来自青岛——这组让人有些惊讶的数字,是青岛在全球新型显示产业“地位”的直接体现。

支撑这组数字的,是京东方青岛基地每年生产的1.5亿片中小尺寸液晶显示模组。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显示模组单体工厂。

而这背后,更有一座城市把握产业演进规律的精心运筹。

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确立为优先发展的2个先导产业,聚力新型显示技术、先进封装、具身智能机器人、海洋领域大模型等细分赛道,充分发挥它们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创造多元应用场景、创造全新产业机会的优势,为青岛在全新的数字化时代构建新的产业引擎。

两大先导产业,如何快速壮大?

青岛,用龙头企业牵引。

在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京东方等龙头企业的到来,集聚了总投资744亿元的37个重点项目,补齐本地产业链原本缺失的上游背光模组等核心材料和设备制造、中游显示面板和模组制造等环节,推动青岛入选“新型显示增速最快五大城市”。

深耕虚拟现实赛道,歌尔在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落地了总投资100亿元的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牵头组建的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已建成运营,逐步构建覆盖虚拟现实全产业链的产业创新生态。


e77503bb-90c4-44df-b218-825de78011d8.jpg

位于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的虚拟现实创享中心(左)与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右)。邢志峰 摄


在先进封装赛道,6月30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公告向青岛新核芯科技有限公司再次增资并收购股份,总投资额达2.32亿元。作为富士康首座晶圆级封测工厂,2024年11月,青岛新核芯出货量突破5万片,下游覆盖消费性产品、车用通信、人工智能及高效运算等领域。

青岛,靠创新技术突破。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提供离子注入机和原子层沉积设备并实现关键技术自主突破的高科技企业,6月27日,青岛思锐智能半导体先进装备研发制造中心在青岛自贸片区落成投产,不仅填补了青岛在半导体核心装备领域的空白,也为中国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贡献了“青岛力量”。

青岛芯笙微纳电子则聚焦气体流量测控领域的研发与创新,攻克了长期以来阻碍国产半导体级MFC(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发展的关键技术壁垒,成功开发出基于高速压电比例阀的两款半导体级MFC产品,应用于核工业、船舶、集成电路制造、光伏光纤制造等领域。

青岛,用产业底蕴赋能。

依托海洋产业场景优势发展大模型,青岛正在应用、优化和研发的海洋大模型达30个,其中行业“首创”“领先”是突出“标签”——山东港口启动公测全球首个港口服务类大模型,国实集团的“海星大模型”可服务于海洋生物医药高效研发,实现了冰间导航功能的冰间航道大模型是目前国内性能最优的北极航道大模型……

在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家庭服务机器人是青岛优势产业智能家电向未来家居场景的延伸。本土成长起来的家电巨头海尔、海信分别牵头创建山东省服务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山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同时,青岛也以明显的整机制造优势吸引了优必选、乐聚智家、钢铁侠等行业领军企业落地布局。

剑指建成国内领先的技术验证高地,青岛还在积极布局建设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通用场景区、康复场景区、海洋场景区“一场三区”训练场,发布了涵盖民政、智慧家庭、工业制造、智慧城轨、轨道交通装备、智慧港口、海洋勘测、医疗康养等八大领域的超过50个超级场景,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提供商业化落地的机会。


崛起新集群

350台AI机器人同时作业,可快速切换生产不同车型;1分钟下线一台定制整车;一季度,基地整车产量21311辆、同比增长13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7064辆、同比增长175%……奇瑞青岛基地高效智造、高速增长的背后,是青岛围绕一汽解放、一汽大众、奇瑞汽车等整车项目形成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仅奇瑞青岛基地所在的即墨区就已集聚各类汽车零部件企业400余家。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生命健康、低空经济、绿色能源、智能装备是青岛突破发展的五大新兴产业。持续做大产业规模,让新兴产业成为城市新增长极,集群化突破是关键一步。

以轨道交通装备、海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为主要赛道的青岛智能装备产业,是青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最为密集的产业。

中车四方、阿尔斯通等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提升,中国55%的高铁动车、20%的城轨地铁产自青岛——轨道交通装备是青岛获批的首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依托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这一青岛轨道交通装备科技创新的策源地,青岛正在努力抢占核心技术制高点,让越来越多的青岛标准成为中国标准乃至世界标准。

大型散货船和超大型矿砂船手持订单全球第一,船用主机、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市场占有率全球前列——在中国造船业新一轮周期性增长中,青岛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抢抓行业机遇。目前,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已聚集海油工程、北海造船、海洋石油等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企业50余家,形成了以船舶海工制造为龙头、配套产业和技术研发同步发展的船舶产业集群。2024年,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建成全球最大三坐标测量机生产基地,工业测控、电子测量、环境监测、海洋观测等处于国内领先位置——作为新晋“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青岛仪器仪表集群具备新兴产业爆发需要的高成长潜质,拥有规模以上企业250多家、科技型企业1000余家,产业营业收入连续两年保持超过17%的高速增长。

以“千万千瓦级装机、千亿级产业”为目标的青岛绿色能源产业,也采用了集群式布局的思路。在中电建即墨海上光伏、西海岸新区海上风电等新型能源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的同时,青岛正在整合本地高压海缆、风电结构件、电控配件、特种船舶配套资源,加快引进集聚东方电气等关键环节企业,加速布局风电全产业链条。1至5月,青岛全市新能源装机量超去年全年增量,总装机达到794.6万千瓦,占全市发电装机比重突破60%。

提升技术创新力和场景创新力,是青岛发展新兴产业的另外两个关键“突破口”。

以技术创新突破,在青岛生命健康产业,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等平台能级不断提升,全球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新药BG136进入临床二期,细胞大规模培养、基因测序、DNA合成等技术国内领先,“蓝色药库”建设取得新成效,阿斯利康、华大基因、修正药业等企业持续加大布局力度,“中国康湾”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以场景创新突破,青岛正在把“空中疆域”变成新质生产力的“试验场”,低空经济产业持续“上新”应用场景。今年2月,北方首条海岛低空物流常态化运输航线在青岛启用,实现陆岛间寄递物流“空中直达”的新突破。市内至机场直升机接驳、城市安防、地铁智慧巡检、应急救援、农林植保、高空清洗……随着一架架无人机、直升机在城市上空穿梭,低空经济正成为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新引擎”。

塑造新优势

海尔连续16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海信电视整机连续23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青岛家电产量占中国总产量的10%;9家A股上市轮胎企业,青岛占了其中3席;全球30%以上的棒球帽、40%的高端假发、70%的美妆睫毛产自青岛——一组描述产销量的数字,凸显了青岛优势产业在全国、全球领跑的能力。

在青岛,智能家电产业、高端化工与新材料产业、现代轻工产业,每一个优势产业都是数千亿级的规模,是城市厚实的产业底盘。面向未来,青岛提质发展优势产业,要在“大体量”中崛起新增量,为城市发展创造新的增长极。

新增量,源自次第落地的新项目。

在胶州,一个智能家电智能制造基地正在4000亩的土地上急速“生长”。这里是总投资130亿元的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也是海尔在国内最大的投资项目,全线布局了冰箱、洗涤、空调、模块集成等“十大工厂”,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高端家电整机2600万台,可实现年产值逾400亿元。

路易达孚食品科技产业中心项目,聚海利轻量化新材料项目、诚志研究院及青岛总部项目……成熟的青岛优势产业仍在持续吸引新的产业项目,为城市创造更多产业增量。

新增量,源自更具韧性的产业链。

总投资2800万美元的日本高端智能变频控制系统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项目投产运行,斐雪派克电器(青岛)有限公司新增产线——DD7定子线和DD7转子线投产……今年以来,青岛智能家电产业持续吸引国际优质产业资源,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深耕高端化工与新材料产业的海湾化学正在进行紧张有序的项目试生产工作。下半年,随着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等新项目的建成投产,海湾化学“乙烯—氯乙烯—聚氯乙烯”“乙烯+苯—苯乙烯—聚苯乙烯”“环氧氯丙烷+双酚A—环氧树脂”“烧碱—偏硅酸钠”四条石油化工—高端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链将实现闭环,助力青岛构筑高端化工产业新高地。

新增量,源自拥抱AI时代的技术新突破。

6月初,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发布首颗服务家电、机器人需求的端侧AI感知场景专用芯片,依托先进的低功耗架构设计,能够不依赖云端直接在终端设备上进行AI运算。作为家电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创中心近年来紧扣AI场景智能家电芯片的升级需求,精准对接产业上下游企业联合创新,带动行业国产芯片使用率从8%提升至30%。

在现代轻工的重要领域之一——纺织服装产业,数字技术的赋能持续显效,即发集团深挖数字化转型潜力,拉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超450家,本地配套率达50%;酷特智能C2M产业互联网平台赋能20余家本地企业;前丰帽艺自动化流水线使生产效率提升200%、人工成本降低50%,实现了产品的个性化定制。

着眼新未来

在创新型产业体系的构建进程中,与既有产业日新月异的快速变化相伴随的,是青岛极具想象力的面向未来的大胆布局。

超前布局1批未来产业,青岛因地制宜、精准布局,围绕太赫兹、空天信息、深海开发、卫星互联网等未来产业赛道,实施未来技术“攻尖”工程,加快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青岛已在不少领域脱颖而出,“领先半个身位”。

太赫兹产业,青岛已然实现“抢跑”。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攻克了太赫兹测量关键核心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形成了系列化产品,能够成套提供从太赫兹测量仪器到测量系统的解决方案。青岛青源峰达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太赫兹三维层析成像系统、自动随形太赫兹无损检测系统等多款核心产品,开拓无损检测、生物医学、公共安全、低空经济等多个领域应用,成长为国内产业化走在前列的领军企业。

海洋电子信息和深海开发领域,青岛长期积蓄的海洋科研优势正在转化为产业的更多可能。根据相关报告,在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领域,青岛的专利申请量位居全国首位。在深海资源勘测、深海环境保护等领域,青岛培育了一批水下机器人、水下传感器、水下组网等方面的专精特新企业——能够在万米深渊观测的水下滑翔机、青岛镭测创芯科技的漂浮式测风激光雷达系统、青岛海舟科技等探海“神器”都已在多场景应用,占领着行业制高点。

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赛道,青岛也弈出“先手棋”。3月,中科星图在青岛注册子公司,落地星图低空云低空监管与飞行服务数字化基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青岛上合航天落户上合示范区5年来,布局了全球星座业务总部、卫星测运控中心、低轨星座AI数据运营中心等,提升吉利星座在中东地区的网络覆盖能力和服务能力,为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经贸合作提供高新技术支撑。

在先进半导体材料方面,青岛重点发展以磷化铟、氧化镓等为代表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突破晶圆衬底制造关键技术,已启动华芯晶元第三代半导体化合物晶片衬底项目,专注于利用碳化硅、氮化镓、氧化镓等前沿材料,生产各类芯片衬底。

……

“10+1”青岛创新型产业体系正在持续进化,它改写着城市的产业版图,提升着城市的能级,更让这座城市在面对竞争、面向未来时,拥有越来越足的底气。(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光)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该帖共收到 0 条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美图秀

    • 青岛发布28条举措,进一步促进青年人才聚青
    • 青岛胶州湾北岸:勾勒新的文旅“风景线”
    • 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加速起势
    • 建设进行时丨青岛地铁这些线路,又有新进展
    • 青岛大学凌晨通报“宿管人员离世”,称“宿

帖子地图|手机版|违法举报|法律顾问:山东文康(上合示范区)律师事务所 张宪立律师|小扑网 ( 鲁ICP备19052805号-2  

GMT+8, 2025-7-8 18:35 , Processed in 0.147039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8-202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