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小扑网 首页 本地资讯 查看内容

崂山区金家岭街道党员刘福源追忆中国首次南极科考 缅怀极地精神

2019-7-11 14:34| 发布者: 夏日V午茶| 评论: 0

  35年前,海军 J121号远洋打捞救生船,载着308名官兵,驶离青岛,11月20日在上海与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会合后,组成了我国第一支南极考察船队,向南极进发。今年65岁的奥林社区党员刘福源便是其中一员。“船队航 ...


  35年前,海军 J121号远洋打捞救生船,载着308名官兵,驶离青岛,11月20日在上海与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会合后,组成了我国第一支南极考察船队,向南极进发。今年65岁的奥林社区党员刘福源便是其中一员。“船队航程4万多公里,终于在12月26日抵达南极,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长城站。”6月25日,在社区党委举办的庆七一活动中,刘福源向大家分享了当年参与南极科考的难忘经历。


  遭遇猛烈风暴,与死神擦肩而过

  “人迹罕至的南极大陆,带给科考人员的不仅是苍凉与孤独,还有危险。”刘福源回忆道。1985年1月26日,在南大洋,刘福源遭遇了终生难忘的风暴袭击。“当时就听见船上的广播突然响起船长的命令:关闭所有的水密门,全船任何人未经允许,一律不准上前后主甲板……请注意,再广播一遍……”刘福源告诉记者,他在许多年后都还记得那冷静的声音,以及自己紧张的心跳。这条140多米长的万吨巨轮被巨浪拍击得前后左右疯狂摇晃,常常是船头深深扎入水中,船尾则高高翘起,螺旋桨都离开了水面。

  据刘福源回忆道,他看到船长双手扒着窗棱,望向极昼中白茫茫的海面,长时间一动不动地思考着。“我们六七个人呆坐在一个船舱里,谁也不说话,手死死把着护栏。从舷窗看出去,只是一波又一波的海浪。”他说,风浪撕扯着“向阳红10号”的钢板,发出刺耳的“嗞啦”声,仿佛下一秒就要将巨轮扯为两半。这恐怖的噪声好几年后还不断出现在刘福源的梦中。经过十几个小时与狂风恶浪搏斗,26日23时船队终于冲出危险地带,向阳红10号奉令返回锚地,经检查船甲板有十处裂缝。

  打开南极科考大门,追忆南极精神

  面对记者的采访,刘福源拿出了一本厚厚的相册和收藏的报纸杂志资料,相册里面是一张张当年拍摄的老照片:“向阳红10号”、地球上最南端的城市乌斯怀亚、长城站、憨态可掬的企鹅和展翅欲飞的海鸥……“当年我就职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当时青岛去了有11个人,那时我才30岁,算是科考人员当中年龄比较小的。”刘福源告诉记者,如今,当年并肩奋斗的战友里,有几人已经永远离去了,还有的在异国他乡,重逢变得很不容易。只是,当年那荜路蓝缕的艰危和为国争光的志气,还深深留存在刘福源的记忆里。

  “在普通民众去南极旅游都不是难事的今天,人们恐怕很难想象中国第一支南极科考队所必须具备的探险的勇气。”刘福源告诉记者,从上海到阿根廷补给点乌斯怀亚的航线要自己探索;南极冰盖上没有我们的落脚点,一到就要建科考站;进入南大洋,没有卫星云图,全靠经验观察判断天气,很难躲过密集的气旋……“跳到冰水里建码头、打地基,有的官兵手指都断了,自己还不知道,因为冻麻木了,”刘福源说,当时确实很艰苦,但是大家的干劲很足。“但是我们用南极精神,极地的精神,用党员先锋模范带头精神都克服了。”刘福源说。据资料记载,1985年2月26日,J121船返航时随船带回一块一百多公斤的南极石,这不仅是回赠青岛人民的礼物,更是子弟兵在胜利完成首次赴南极考察任务后,向祖国母亲交上的一份答卷。(张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帖子地图|手机版|违法举报|法律顾问:山东文康(上合示范区)律师事务所 张宪立律师|小扑网 ( 鲁ICP备19052805号-2 )  

GMT+8, 2024-4-19 17:04 , Processed in 0.08285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8-2020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