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绿色生活触手可及 青岛各类公园总数超千个

绿色生活触手可及,青岛迈入“千园之城”

各类公园总数已达1031个,持续在生态、美学、人文、经济等多维度释放价值,未来将不断推进“百姓园林”建设

在刚刚过去的“双节”假期,公园无疑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热门之选。在浮山森林公园,草坪上斑斓的帐篷星罗棋布,人们或围坐谈天,或惬意休憩,欢声笑语回荡其间;踏入小麦岛公园,浪漫气息扑面,情侣依偎、少女留影,每一帧画面都充满诗意;而登临小鱼山公园,则又是另一番景致,人们凭栏远眺,一饱青岛“碧海蓝天、红瓦绿树”的独特风貌……


ebf7e3f5-215f-48ea-a698-d184930250c4.jpg

航拍浮山森林公园。刘栋 摄


记者从市园林和林业局获悉,截至目前,青岛各类公园总数达1031个,其中,城市公园330个、口袋公园687个、森林公园14个,正式迈入“千园之城”行列。这一数字背后,是城市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也是全民共享绿色福祉的生动实践。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其中,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城市绿色转型的载体,也是市民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重要场所,更是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的重要体现。

迈入“千园之城”的青岛,从老城街角到新区通衢,从滨海沿线到山林深处,星罗棋布的公园宛如一颗颗明珠镶嵌于城市肌理,共同织就一张覆盖全域、服务全民的绿色网络。它们不仅是休憩之地,更是城市“绿肺”、文化载体、生活舞台。


空间重构:城市绿色版图迭代升级

青岛的“千园”涵盖城市公园、口袋公园和森林公园等多种类型。这些公园因地制宜,与周边环境、人文、生态和谐统一,重构着城市的绿色版图,为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绿色福利。

城市公园,是指在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配备一定游憩和服务设施,兼具改善生态、美化环境、健身娱乐、科普教育、应急避险等功能的绿色共享空间,如太平山中央公园即是典型代表。口袋公园规模较小、形状多样,涵盖小游园、小微绿地等,贴近社区、便捷可达。森林公园则以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外部物质环境为依托,以生态功能为主,具有景观、游憩、科普教育等功能,浮山森林公园便属于此类范畴。


航拍太平山中央公园。梁超 摄


在青岛,各类公园美美与共,但每处又有其独特的“记忆点”。

近年来,每逢节假日,小麦岛公园人气如潮。昔日,这座0.157平方公里的小岛曾因生态退化被闲置,如今,通过生态修复、景观提升、业态升级,焕新成为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评价:草坪+大海,这里是青岛将浪漫具象化的生动演绎。


小麦岛公园成为网红景点。刘栋 摄


今年上半年,距离小麦岛不远的麦岛路西侧停车场公园投入使用。作为青岛首个“地下+地面+空中”的三维综合体,该停车场公园不仅有效缓解了周边停车难题,其地面打造的2万余平方米滨海景观也独具特色。这里巧妙融入了艺术装置、休憩驿站、运动空间和观景云廊,重塑了滨海空间的体验模式。


麦岛路西侧停车场公园“停车+公园+云桥”的设计,重塑了滨海空间的体验模式。刘栋 摄


类似的创新设计在青岛的公园建设中屡见不鲜。位于胶宁高架与沧口路交会区域的浮岛公园,既是一座荣获国际设计奖的“空中花园”,也是一处融合交通、景观与文化记忆的城市更新样本。许多游客甚至未察觉自己正置身公园之中——它已自然融入日常路径,成为活化局部空间、缝合历史街区、延续城市文脉的典范。

公园建设不仅关乎美观,更承载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市园林和林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董运斋表示:“通常来说,城市空间中的植物群落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强。多元植被可以增强生物多样性,调节微气候,缓解热岛效应。”

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园还进一步突出“主题”、彰显“特色”,衍生出美学、人文、生活及社会等多重价值,为城市增添更多色彩与活力。市南区无偿献血主题公园利用现有环山步道和节点,打造“一线四区九点”的游览动线,成为集科普性、参与性、时尚性、人文性等于一体的特色公园;四方机车公园作为老厂区唯一的保留区域,充满怀旧风情,旧设备、旧零件经艺术加工成为雕塑,为工业遗存注入新活力;崂山区的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则将文化小品与休闲设施结合,让市民在游玩中学习分类知识。此外,老舍公园、王邦直音乐文化公园等通过知识普及、场地互动与意境营造,纪念与青岛相关的历史名人,以人文底蕴丰富城市气质。

结合城市微更新,青岛还充分挖掘边角闲置地的“绿色潜力”,延伸市民的幸福半径。如一亩家园口袋公园重新梳理交通动线,融入适老化、适儿化设计,为全年龄段市民提供活动空间;君峰路文化休闲广场植物层次丰富,国槐、红枫、月季、海棠等形成天然氧吧……为提升公园可达性与识别度,市园林和林业局还推出了“青小园”口袋公园品牌及“青岛市口袋公园地图手册”,市民可通过高德地图一键导航、就近游园,真正实现“园在身边”,让绿色生活触手可及。

集约低碳:推进“小而美”民生工程

随着“绿量”不断扩容,如何让绿意向城市多维空间延伸、与城市公共空间有机融合成为新的需求。今年,青岛提出常态化推进公园城市建设,锚定公园、绿道“互联、互通、互动”、绿化植物“好看、好活、好养”、园林和林业设施“低成本、低维护、低碳”的目标,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由攻坚向常态化推进转变。

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崂山区为例,园林工作人员打破以往时令花卉四季更换的模式,选用70余种适宜本地生长的宿根花卉、观赏草,在重要道路节点、街区打造花境,与绿雕、艺术装置结合,形成街头微景观。崂山区城市管理局园林绿化管理科科长张琦表示:“多样性植物混合栽植的花境具有观赏期较长、季相变化鲜明、养护成本低的特点,能较长时间保持群体自然景观,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效果。这也是对节约型园林建设理念的积极践行。”

更深层次的实践在社区中生根发芽。今年5月初,邻里“微花园”建设活动吸引了市民关注。与传统公园建设不同,此次“微花园”建设从选址设计到营建维护,全程都有居民深度参与。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微花园”建设秉持“小投入、微景观”原则,重点对城市中的“边角料”空间进行改造利用。在选址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收集民意,让居民真正成为城市绿化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现下,百个“微花园”已在全市范围内开花结果。在市北区台东街道新华里社区,老旧小区的闲置空地变身“微花园”,为老城区增添亮色;在平度市店子镇薛家村,闲置地块上种植了千棵月季与蔷薇,助力乡村振兴;在即墨区田横岛,新栽树木在海风中摇曳,诠释着“守护蔚蓝海岸,共建绿色家园”的理念。这些“微花园”因地制宜展现区域生态特点,在为植物提供生长空间的同时,也成为邻里交流的“绿色客厅”、孩童嬉戏的自然课堂、老人话家常的温馨角落。

此前,全市园林林业重点工作推进会暨“抓规范解难题谋发展”恳谈会议中明确提出,要深耕惠民场景,打造公园城市活力样板,践行“公园城市”理念,推动绿化建设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进“百姓园林”建设,使其成为“小而美”的民生工程。

功能融合:“公园+”勾勒城市活力新图景

当公园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其综合效益的发挥成为城市课题中新的挑战。眼下,青岛正推动公园资源与市民生活深度融合,以公园作为绿色基础设施核心,通过“公园+服务”“公园+体验”“公园+文旅”“公园+运动”等板块有机融合,实现城市空间、功能、生态与文化等多方面的优化与提升,吸引市民游客了解公园、走进公园、乐享公园,最大化发挥公园服务效能。

在“体重管理年”行动的带动下,全民健身蓬勃发展。作为2025年市办实事项目,浮山全民健身中心于近日正式运营,它巧妙地隐于山林之中,内含羽毛球、网球、篮球、击剑等多个运动场馆。据馆长王特介绍,羽毛球馆以12米挑高营造开阔空间,40片专业场地达到国际二类赛事标准。记者在探访时看到,即便是工作日,这里依旧人气旺盛。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完工的绿道连接线与健身中心屋顶的彩虹跑道贯通,形成了运动健身与生态观景的复合型动线。


市民在浮山全民健身中心运动。刘栋 摄


同样,深圳路体育公园、橙岛时尚体育公园等一批公园,正通过场景融合、科技赋能与业态创新,成为吸引全龄人群的活力场所。它们不仅提供健身空间,更逐渐拓展出赛事举办、社交互动、休闲消费等多元功能,释放“公园+”经济的巨大潜力。

夜晚的公园同样精彩,太平山中央公园可谓近期夜游的新晋“顶流”。为期83天的2025年“青岛之夏”艺术灯会刚刚落下帷幕,这场以“山海织绮梦,千灯映星湾”为主题的光影盛宴,不仅是一场极致的视觉狂欢,更是一次成功的城市营销与文旅融合实践。截至闭幕,灯会总入园人数达到30万人次,直接及间接拉动消费超千万元。

市园林和林业局副局长殷保家在发布会上表示:“作为我市夏季整体节庆布局的重要一环,灯会衔接青岛国际啤酒节的狂欢氛围,并延伸至国庆节、中秋节的假日经济,共同构建‘青岛之夏’旅游IP矩阵。这种联动效应能延长游客在青停留时间,吸引更广泛客源,产生‘1+1>2’的消费叠加效应,实现客流共享、效益倍增,繁荣消费市场。”

公园之于城市意味着什么?纵观全球一流城市,从纽约中央公园到伦敦海德公园,从成都的公园城市实践到上海的口袋公园建设,公园早已不仅是绿色点缀,更是城市竞争力、宜居性与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于青岛而言,公园既是老年人的“健身房”、家庭的“遛娃地”、年轻人的“快充站”,也是全龄友好的城市“会客厅”。有业内专家认为,公园正通过空间重构、功能复合、时间延展、需求串联等方式,覆盖晨练、午休、下班运动、周末休闲等全时段场景,承载休闲、运动、文化、消费等多重需求,融入市民生活的每一面。

青岛迈入“千园之城”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这意味着更绿色的环境、更健康的生活、更包容的社区、更可持续的未来。在这条通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上,青岛正以公园为笔,以城市为卷,绘就一幅生生不息的生态画卷。(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栋)


发表于 昨天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该帖共收到 0 条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美图秀

    • 抢收抢烘抢储!青岛各涉农区市全方位守护秋
    • 绿色生活触手可及 青岛各类公园总数超千个
    • 青岛今天阴有分散性阵雨转多云 周三周五还
    • 青岛地铁5号线延伸段 传来新消息
    • 10月13日起,青岛这些公交线路有调整

帖子地图|手机版|违法举报|法律顾问:山东文康(上合示范区)律师事务所 张宪立律师|小扑网 ( 鲁ICP备19052805号-2  

GMT+8, 2025-10-14 02:15 , Processed in 2.9282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8-202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