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排名跃升至全球第13位!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塑强承载力辐射力

国际枢纽港地位在新版全省港口布局规划中更加突出,航运金融、保险、经纪等高端要素更快集聚融合,排名跃升至全球第13位——

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塑强承载力辐射力

今年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捷报”

●《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5)》中,青岛排名跃升至第13位

●《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进一步突出青岛港国际枢纽港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以青岛港为龙头,烟台港、日照港为两翼,威海港、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为补充的“三主四辅”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布局

●2024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绩效评价结果出炉,青岛荣膺A档评定,全额获得2025年度中央财政奖补资金3.3333亿元,再加上已于2024年下达的首年度启动资金3.3333亿元,连续两年共计获得超6.6亿元的财政支持

●2025年国际航运中心城市指标体系得分中,青岛海事法律服务得分提升0.4

●上半年,山东港口集团完成船舶交易服务业务93艘次,交易额1.87亿元,成为全国第三、北方最大的船舶交易平台,全国最大的工程船舶租赁、拖轮交易、港航类设备物资处置平台

●泰和泰(青岛)律师事务所开业,希腊菲尼克斯船级社亚洲总部落户;成功招引首艘国产大邮轮“爱达·魔都”号到访青岛


近期,青岛国际航运中心不断传来新消息。

最新发布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新加坡、伦敦与上海稳居全球航运中心“第一方阵”。中国的宁波舟山排名上升至第七位,成为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口;广州、青岛与天津等排名全面提升,展现了发展中国家港口城市的快速崛起。其中,青岛超越日本东京、韩国釜山等,排名由2024年的第15位跃升至第13位,实现2020年以来首次提升,继续领跑中国北方港口群。

7月底,《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公布,进一步突出青岛港国际枢纽港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以青岛港为龙头,烟台港、日照港为两翼,威海港、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为补充的“三主四辅”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布局。

8月3日,泰和泰(青岛)律师事务所在崂山区开业。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创立于2000年,是一家全国知名的综合型品牌律师事务所,位居全球律所百强。泰和泰(青岛)律师事务所将依托总所优质资源和服务网络,积极打造海事海商等特色法律服务品牌,为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全链条、全方位、高水平法律服务。

国际航运中心是以优质的港口设施、发达的物流体系、关键的地缘区位为基础条件,以高度完善的航运服务为核心驱动,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航运资源的重要港口城市。当前,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国际贸易持续发展,国际航运中心作为连接世界的重要枢纽,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以港兴市、向海图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青岛以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为支点,推动城市能级加速跃升。2024年6月,市委市政府成立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专班,随后,以新版青岛港总体规划获国家批复为契机,出台《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紧紧围绕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壮大现代航运服务业、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优化航运发展环境等重点目标任务持续发力。经过一年多的奋力攻坚,青岛国际枢纽海港能级不断提升、航运要素发展资源加速集聚,青岛港正向贸易港、金融港、服务港转型升级。


青岛港正向贸易港、金融港、服务港转型升级。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专班办公室副主任路玉军介绍,青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不仅包括提升港口基础设施的自动化、无人化、数字化水平,构建通达度广、辐射力强的国内国际物流大通道,更涵盖航运金融、保险、经纪、信息、法律等高端要素的集聚与融合。目标是通过打造面向全球、具有卓越资源配置能力的航运服务生态,着力解决港航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一步提升全球影响力和航运资源配置能力。

航线密度再增加,放大枢纽辐射力

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是全球航运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评价体系之一,对全球43个航运中心城市进行综合评价,涵盖港口条件、航运服务和综合环境三大维度,下设16项二级指标。

港口是联通世界的关键枢纽。作为一座天然良港,青岛港口设施条件得天独厚:拥有世界最大的4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国际一流的邮轮客运中心,可停靠世界最大2.4万标准箱的集装箱船、世界最大23.7万总吨的邮轮;煤、油、矿、集装箱四大货种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拥有沿黄流域散粮接卸能力最大的码头、全国最大“矿石超市”,是全球服务货类最为齐全的港口之一。

2024年,青岛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7.1亿吨、3087万标箱,稳居全球第四位、第五位。海铁联运量连续10年领跑全国。在《报告》中,凭借高效的集装箱作业效率与高产的百米岸线吞吐量,青岛港的“港口条件”指标稳居全球第二位。

立足当下和未来发展所需,今年,青岛港开工建设了总投资约770亿元的港口重大基础设施能力提升项目,涉及专业化码头、集疏运体系、港产城联动等领域。在董家口港区,加快完善专业化泊位布局,建设北三突堤7-8#泊位、琅琊台湾作业区湾底通用码头、琅琊台湾作业区东部集装箱码头一期等重点工程。在前湾港区,加快推进北岸集装箱升级改造工程,打造东北亚领先的集装箱枢纽港。同时,提速推进董家口至五莲铁路及胶新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董家口港区中线铁路工程等,畅通“港口—铁路—腹地”通道,提升海铁联运水平。


c3745d5f-6925-4464-8fa9-b30096f60d85.jpg

前湾港区打造东北亚领先的集装箱枢纽港。


衡量一座港口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航线密度是核心指标。今年以来,青岛港在航线布局和国际物流通道建设上再发力,新增11条集装箱航线、6条国际中转通道、5条海铁联运线路,海运集装箱航线数量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其中,前5个月新增的航线包括3条“一带一路”航线、1条美西航线、1条美东航线、2条南美航线,不仅覆盖了中东、地中海、北美等传统贸易区域,还实现了向南美等新兴市场的战略拓展。6月,新增达飞海运中南美线、中外运集运海防线及太平船务与韩新海运合营印尼线等3条航线,加密优势航线组群。

目前,青岛港航线连通全球1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个港口。其中,青岛港出口共建“一带一路”国家、RCEP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运量保持10%以上的稳定增长,8000箱以上船舶靠泊艘次同比增加20%。

按照《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提出的新定位、新目标,青岛将不断强化国际枢纽港地位,加快完善港口、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促进航运物流扩容升级。在此基础上,契合行业转型新趋势,聚力推动港口智慧绿色转型。深化人工智能应用,持续放大全国产全自主技术影响力。不断完善清洁能源体系,推进青岛港氢能智能网联装卸、前湾港区近零碳绿色堆场等临港项目,推广“云港通”平台,推动港口功能向腹地延伸。持续推进港口岸电常态化应用,岸电接电量保持北方港口首位。


全球配置航运资源,提升综合服务能级

高端航运服务业,是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软实力和关键性指标。建设更具影响力、对区域经济更具带动作用的国际航运中心,不仅需要优越的港口设施、发达的物流体系,更要以高度完善的航运服务为核心驱动,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航运资源配置,在加速向贸易港、金融港、服务港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转型为“供应链综合服务商”。

新加坡、伦敦、上海之所以稳居榜单前三,就得益于它们在航运服务领域的领先优势。以上海为例:2024年,上海港成为全球首个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的港口,连续15年蝉联全球最繁忙集装箱港口桂冠,彰显了世界一流航运枢纽的地位。在“五个中心”联动发展新格局引领下,航运和金融相互赋能,在航运金融、海事法律等高端航运服务领域亮点频现。

《报告》显示,国内主要航运中心中,仅有上海和香港的航运服务排名与总体排名一致,其余城市的航运服务得分排名均低于总体排名,显示出国内港口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存在的“落差”。其中,青岛的航运服务排名位居第16位,落后综合排名3个位次。

究其原因,这很大程度上跟高端航运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格局有关。也要看到与货物吞吐量、港口基础设施等硬实力指标相比,港口软实力的提升难度更大,需要在港口、航运、金融、司法、仲裁等方面统筹发力、久久为功。

锚定目标,补足短板,聚力攻坚。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引擎,青岛航运服务业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海事法律服务作为“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内容,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具有较强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从2025年国际航运中心城市指标体系得分看,青岛海事法律服务得分提升0.4。早在2021年11月,全国唯一国家级海事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青岛仲裁中心落户,青岛在国际海事海商仲裁领域迈出重要一步。受理中国内地第一起临时仲裁案件,发布《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临时仲裁指南》……中国海仲青岛仲裁中心落地青岛以来极大提升了青岛国际化法治软环境和国际海事海商仲裁水平。今年,随着泰和泰律师事务所、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在青落户,青岛涉外涉海领域法律服务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不止于此,船舶检验、交易、金融服务等航运业发展要素加速向青岛集聚,港产城融合联动发展打开新空间——

今年2月,全球知名的专业船舶检验和认证机构希腊菲尼克斯船级社亚洲总部落户青岛自贸片区,将开展船舶入级、发证和验证等综合服务。这是在青岛落户的首个船级社亚洲总部,填补了青岛在重要船级社总部上的空白。国内首个总部级海洋保险专营机构中国人保海洋保险中心在青成立。

今年上半年,山东港口集团完成船舶交易服务业务93艘次,交易额1.87亿元,成为全国第三、北方最大的船舶交易平台,全国最大的工程船舶租赁、拖轮交易、港航类设备物资处置平台。

邮轮经济风生水起。2024年青岛接待邮轮21艘次,出入境人次达7.1万。今年成功招引首艘国产大邮轮“爱达·魔都”号到访,首次承接大型邮轮维修业务,跻身邮轮高附加值维修领域,实现产业链上游关键环节的重大突破。


加力补链强链,获超6.6亿元财政支持

2024年7月,青岛成功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名单,在2024至2026年间最高可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10亿元。近日,交通运输部、财政部联合组织开展的2024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绩效评价结果出炉,在12个支持城市(群)中,青岛以优异成绩荣膺A档评定,全额获得2025年度中央财政奖补资金3.3333亿元。再加上已于2024年下达的首年度启动资金3.3333亿元,连续两年共计获得超6.6亿元的财政支持,将为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注入新动能。

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为契机,青岛将充分发挥“海陆空铁”四港联动优势,提升国际航运中心承载力和辐射力。海向,持续加密航线网络,今年计划新增10条,航线数量继续保持北方第一;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力争“十一连冠”,打造沿黄流域最佳经济出海口。空向,巩固中韩及跨太平洋航空门户地位,优化全货机布局,做大航空经济规模。路向,推动铁路专用线进港区,扩大海铁联运与中欧班列规模;深耕“一带一路”、中亚、中东欧市场,探索TIR新路径,实现大湄公河次区域线路常态化运行。

打造一流的国际航运中心,需要一流的口岸环境提供支撑。青岛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聚焦口岸通关物流全链条,优流程、提效率、降成本,在更高层次上构筑口岸营商环境新优势。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2025年青岛市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方案》,围绕强化政策供给、促进物流畅通、优化监管模式、推进智慧口岸建设等方面,出台31条具体措施,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在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方面,方案提出,聚力推动口岸各主体信息互联互通、业务高效协同、平台共建共享,加快“进口棉花远程查验”等智慧口岸重点项目建设,拓展升级“云港通”等全域口岸智能服务平台,推行船舶“智信安检”工作模式等,加快推进智慧口岸建设。

按照《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青岛正加快实施推进港口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航运物流、加快拓展航运贸易市场、提升口岸服务功能、培育港口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等13项重点任务。到2028年,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和框架初步形成,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该帖共收到 0 条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美图秀

    • 青岛多条公交线路有变化!快来看看有你家附
    • 预计2026年开业!青岛山姆会员商店迎新进展
    • 青岛发放首张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消费补贴优
    • 排名跃升至全球第13位!青岛国际航运中心:
    • 青岛景区“花式”上新 “清凉经济”带火文

帖子地图|手机版|违法举报|法律顾问:山东文康(上合示范区)律师事务所 张宪立律师|小扑网 ( 鲁ICP备19052805号-2  

GMT+8, 2025-8-7 14:02 , Processed in 0.133183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8-202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