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方寸之间记录城市变迁 细数青岛公交站牌发展变化

对大多数人而言,公交站牌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城市道路的延伸、地标性建筑的崛起、产业工厂的衰落搬迁,都通过站点名称的变换被记录下来,一块块站牌也随之成为城市发展的“字典”。邵立胜和杨晓冰是青岛公交车驾驶员,三十多年来,他们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公交站牌的发展变化,向记者揭秘站牌背后隐藏的城市故事。

QQ截图20190926122900.jpg
(2006年6月份最新式站牌在香港中路“世贸中心”车站正式启用)


站牌样式:从“糊纸片”到城市景观
“上世纪50年代,大多数公交站牌都非常简易,有的只用一块铁皮写上站点名称,再用铁丝固定在电线杆上就成了公交站牌,”邵立胜指着一张李家庵站点的老照片告诉记者,虽然这种站牌不够美观,却解决了不少市郊居民的出行问题,“当时,很多市郊站点根本没有站牌,出行非常不方便,甚至有站点只用一张写着站名的纸糊在墙上作为提示,这种用铁丝拴在电线杆上的站牌,算是比较方便的了。”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思想解放,逐渐意识到站牌标识统一的重要性及其所带来的便利,国标式站牌应运而生,它们的样子也成为大多数乘客对公交站牌的最初印象。“到了7、80年代,不少站牌还用车轮毂当底座,这成为公交站牌的一大特色,”邵立胜说,用车轮毂当底座的站牌移动灵活,但不够正式、美观,稳定性较差,最终被逐代淘汰,退出历史舞台。
90年代,市区面积不断扩展,为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岛城公交线路随之增多,每个站杆顶端只有1-2条线路站牌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乘车需要,集束式站牌的出现推动了公交站牌向实用性方向发展,“90年代,集束式站牌遍布岛城大街小巷,每个站杆的顶端都有多条线路的站牌,指向各个方向。”邵立胜告诉记者,虽然集束式站牌清楚明了,但因材质问题站杆、站牌经常生锈,样式也不够美观,因而逐渐被框架式、龙门式、站房式等新型站牌取代。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产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岛城加速发展,站牌的功能性、实用性和美观性也随之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年开始,不少站牌都出现‘迎奥运’的标语,市区主干路上的一些站牌上还配备了盲人导乘牌,大幅的宣传海报张贴在站棚内,如今,公交站牌更是成为岛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邵立胜有些感慨地对记者说,自己从未想过,有朝一日,公交站牌能从“一棵树、一张纸”发展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QQ截图20190926122909.jpg
(2007年9月世贸中心车站)


站点:成千上万个站点故事 汇成一部城市发展史
相比站牌样式的改变,站点名称的变化更为直观地展示了城市发展。杨晓冰是青岛26路公交车驾驶员,自小喜欢研究公交线路的他,家中有上百本调查笔记,里面记录着岛城300多条公交线的线路走向、发车时间、站点设置和变迁,他告诉记者,岛城有成千上万个站点,每个站点都与城市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以前,我们习惯以道路名、附近小区及地标性建筑的名称来给站点命名,但随着城市发展,不断有新兴产业涌入、新式建筑崛起,为了与发展相适应,公交站点的名称也会几经变换。”采访现场,杨晓冰以11路广电大厦站点为例,为记者讲述了隐藏在站名背后的故事。
“最早的时候,广电大厦站点叫中化装备公司,上世纪5、60年代,一家大公司足以成为一个片区的代表,这个站点也就以此命名,”杨晓冰说,随着城市发展,市区内的不少化工公司纷纷搬迁,该站点的名称又更改为福州路小区。“虽然福州路小区跟这个站隔得比较远,但那时候小区不多,福州路小区又算是附近比较有名的小区,就用了这个名字。”以该名称命名后,有关单位发现不少市民在乘车时经常误认为站点与福州路小区毗邻,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便将该站点以附近道路“天台路”的名称再度命名。“后来,广电大厦从火车站附近搬到了这里,一跃成为这个区域的新地标,站点名称也就随之改变,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除了记录城市的区域发展,公交站点也见证着城市的扩张及线网的优化。杨晓冰告诉记者,青岛公交25路线于1979年开线,开线之初,其始发站并非市政府站点,而是在芝泉路上。“80年代初,芝泉路站点以南都是农田用地,香港中路一带也没有开始发展,这个站点就像城市和农村的分界线一样,两边是不同的景象,”说起香港中路一带的变化,杨晓冰不禁陷入了回忆,“90年代,城市不断修缮道路向外扩张,恰逢1997年香港回归,青岛市就以香港中路、香港东路、香港西路命名了三条路,公交站点也随着道路的延伸而变换,25路也慢慢将始发站延伸到市政府。”杨晓冰说,二十多年过去,曾经的土石路竟一跃发展成为城市中最繁华的地带之一,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感慨:希望成为公交发展的记录者 保留城市记忆
“我们国家和城市的发展真是太快了,快到不敢相信!”杨晓冰说,自己记笔记已经坚持了32年,其初衷只是为了方便乘车,他却在一点一滴的坚持中感受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人看到的是城市尺度上、大体量的改变,但对我而言,每一个微小的细节,每一次线路的调整、每一个站点的变换,都能感受到青岛的发展,这种感觉真的特别幸福!”
杨晓冰和邵立胜都表示,他们会继续用镜头和文字记录公交站牌、站点和线路的发展变化,将这些背后的故事讲给一代又一代的公交人,传承、保留好这些珍贵的城市记忆。


发表于 2019-9-26 12: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 使用道具 举报

该帖共收到 0 条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美图秀

    • 华清青岛老火腿吃出筋状物 是不是腱子肉双
    • 站点增设更名、线路临时调流……5月18日起
    • 山东省青岛市政协原主席汲斌昌一审被控受贿
    • 景区门票半价!中国旅游日,崂山风景区活动
    • 青岛地铁8号线支线新进展!首个明挖区间主

帖子地图|手机版|违法举报|法律顾问:山东文康(上合示范区)律师事务所 张宪立律师|小扑网 ( 鲁ICP备19052805号-2  

GMT+8, 2024-5-17 12:10 , Processed in 0.13151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8-202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